民族建築傳承與創新設計之汪潔泉作品:康藏商都城市綜合體

在這裡,讀懂中國民族建築

康藏商都夜景鳥瞰圖

一、項目概況

“康藏商都”項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詞,意為心中的日月,英語發音源於中甸康方的藏語方言。香格里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藏、滇、川“大三角”區域,是國家“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一顆明珠,地處迪慶香格里拉腹心地帶。是一片人間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態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淨土,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這裡生活著藏、傈僳、漢、納西、彝、白、等13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康藏商都項目位置圖

(康藏商都位於獨克宗古城和尼旺宗松贊林寺之間)

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代表月亮的獨克宗與代表太陽的尼旺宗是它的重要標誌性景觀。獨克宗是滇藏貿易茶馬古道的中樞,是馬幫入藏的第一站。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相目用地位於城市重要精神與物質重合的景觀軸線上,這條軸線的起點是獨克宗古城,終點是松贊林寺,也稱為尼旺宗。項目位於城市中心這條城市軸線上,項目以南的城市主要道路人民路連接杜克宗古城,項目以北道路連接松贊林寺,與用地緊鄰的道路通向四川康定。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以前它是康藏地區商業繁華地帶,隨著城市的發展,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城市的重要地點,對於城市建設與城市風貌的改善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由於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發展要求此區域能容納更多的居民,能為這些居民提供更好的設施,因此結合片區原有功能與城市發展,將此區域規劃建設成為集商業、辦公、居住、休閒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合理的城市格局、建築體量、戶外環境將讓此區域充滿活力。本項目以現有獨克宗與松贊林寺以及香格里拉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發掘與弘揚藏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提升項目的價值。

二、建築設計

總體佈局設計:用地位於主要城市道路兩條城市景觀視廊的交匯點,設計中利用原有城市景觀的基礎上營造城市景觀,方案總體佈局尊重尼旺宗與獨克宗之間這一重要城市軸線,將兩棟塔樓佈置在軸線兩側,便於人們走在城市主要街道可以看到遠處的山體。正對軸線設置一下沉廣場和公共圖書館, 結合飛馬雕塑設計了兩個大小廣場,通過建築佈局、體量以及造型,結合城市開敞空間共同營造具有文化民族特色與現代城市功能的康藏商都商業綜合體。

康藏商都沿街透視圖

建築空間設計上,結合建築商業與功能與廣場的功能,建築底層部分架空,其餘各層依據使用功能靈活設計空間,建築屋頂有休息的花園,塔樓從下到上逐漸縮小的造型體靈感來源於對布達拉宮與松贊林寺及藏族民居牆體收分的傳統造型元素。窗戶造型意向採用藏族傳統建築的牛角窗形象,由於使用當代建造結構與材料,進行了比例形態推敲的創新設計。

康藏商都下沉廣場圖

建築色彩以白色為主,簷口及窗戶邊採用黑色為主的傳統花紋 裝飾花紋以藏族傳統花紋為主,中心廣場部分採用唐卡圖案和睦四瑞圖,圖中有鳥、兔、猴子、大象和植物,它象徵尊老愛幼,社會關係和睦的氛圍。和睦四瑞圖作為藏民族獨特而頗具智慧的文化之一的載體,向世人展示和表達了雪域藏人的和平、團結、平等、共謀發展的美好願望。

景觀設計中,入口廣場恢復重建了飛馬雕塑,它是藏族賽馬節的標誌物之一。在所有的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藏族的節日民俗中,賽馬常以主題的形式在節日中顯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的濃郁感情基礎之上的藏族人民,創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賽馬文化。同世界眾多遊牧民族一樣,藏族和馬情深意長。傳說中馬是天上的神鳥與地上的猴子(一說為湖中大魚)結合而生。縱馬揚鞭之時,確有馭風飛行之妙,牧人們深知擁有一匹好馬的具體意味。和人一樣,馬需要榮耀。所以,賽馬節也可以說成是馬的節日,特別是在牧區漫長一年的日曬風吹之後。在城市主要景觀大道重建飛馬雕塑是適宜的。緊接著飛馬廣場後,有一“八”字形廣場,廣場鋪裝體現藏傳佛教文化,使用蓮花圖案,往前走有一下沉步行藝術展覽廊,這裡將展示香格里拉的自然風光圖片以及人文風景。再往前走進入主要的大廣場,廣場鋪裝將以吉祥四瑞圖唐卡鋪裝。廣場周邊用黑色欄杆,欄杆上採用吉祥八寶的裝飾。通過一系列的景觀圖形設計來傳遞香格里拉特有的文化信息。

飛馬廣場雕塑

三、項目信息

康藏商都於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它在設計考慮傳統文化與民族建築形態的傳承,利用新的建築材料與形態進行創新,體現了當代生活與建築技術影響下的當代民族建築設計精神,2014年獲得中國民族研究會頒發的民族建築傳承與創新獎獎勵,於2017年作為雲南大學與法國科學院人居環境研究室(CRH)歐洲當代高質量人居環境保護與發展研究的重要考察項目之一。

主創建築師:汪潔泉 、彭明生

總建築面積:13.68萬平方米

汪潔泉,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專家,雲南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委員。法國註冊建築師DPLG,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師和學院國際交流部部長,法國國家科學院建築\城市\規劃與環境重點聯合研究室博士(CRH/LAVUE/UMR 7218,CNRS),法蘭西科學院雅克-戶日海基金會(有93個國家參與)“新世界的建築”國際競賽評委。


汪潔泉老師主講景觀史,世界景觀佳作鑑賞,構成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居住建築原理、畢業設計等課程。其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本土智慧傳承與國際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她曾以第一指導教師的身份,先後指導學生獲得風景園林專業園冶杯國際設計競賽獎項7項。曾多次以評委身份參加法國巴黎大學建築精英學院碩士論文答辯。她曾以主創建築師的身份主持建築、規劃、景觀設計五十餘項,項目位於雲南省內外,涵蓋文化、住宅、酒店、公共空間等類型的建築和規劃設計;以合作建築師的身份主持法國建築、規劃事務所;以建築師的身份參與雲南省設計院的十多項建築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