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半寶寶比較叛逆,怎樣做到不打她教育好讓她乖乖聽話?

星星5791


2歲半寶寶比較叛逆,怎樣做到不打她教育好讓她乖乖聽話?

說起孩子的叛逆來,很多爸爸媽媽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好點的話孩子還能勉強聽進去幾句話,不好點的話直接就是事事都要和爸爸媽媽對著幹,一旦不順心就在那裡大哭大鬧。看著這個叛逆的孩子,打打不得,罵罵不得,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實際上2-4歲屬於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說是叛逆其實只是想表達 自我而已。2歲以前孩子還小沒有自我意識,總是順著爸爸媽媽的心思來。讓吃飯就吃飯,讓睡覺就睡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開始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從爸爸媽媽的角度來看就是“不聽話”“太叛逆”了。

2歲孩子叛逆的原因

迫切的要表達

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對於事情也能夠從自己的角度來提出看法,但是詞彙量以及表達還不足以讓他們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如果正好遇上爸爸媽媽有點不耐煩,沒能夠聽懂孩子的意思,這樣就讓孩子覺得很不滿意,於是就有了大哭大鬧的表現。

強烈的好奇心

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總是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燈為什麼可以發光發亮,水龍頭為什麼會流出水來,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去上班......等等,幾乎什麼東西他們都想知道為什麼,都想停下來多看看。從爸爸媽媽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太叛逆了!

思維的侷限

2歲的孩子雖然說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屬於單向的。所謂單向的思維說的就是孩子不會轉彎,一件事情做完了才願意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如出去玩的時候,少帶了一個玩具,按照常理來說,既然忘記帶了就先玩去吧,下次再帶也不晚。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不是這樣想的,他們會覺得我非得把那個玩具拿上才能出去玩。當然,孩子的這種表現在爸爸媽媽們看來就是叛逆了。

當然孩子叛逆的原因還有希望得到關注,想要證明自己,想要發洩情緒等。

那麼該如何教育2歲叛逆期的孩子們呢

首先爸爸媽媽們自己需要冷靜下來

上面我們也知道了,孩子之所以會顯得有點叛逆,其實是年齡發展的正常表現,是思維有了很大進步的表現,是要長大的表現。所以爸爸媽媽們最好還是順應孩子的成長,不催不急,就像是種一株花一樣,靜待他自己開放。

其次,教給孩子表達

很多時候,孩子們看上去的叛逆,實際上是表達不暢導致的。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就應該教給孩子如何表達。比如著急可以說我等不及了,傷心可以說我很難過,當孩子能夠區分自己的情緒,並且表達出來的時候,叛逆也就不復存在了。

最後,給孩子選擇

應對孩子叛逆,爸爸媽媽只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實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做到了。

比如原來早上出門之前是諮詢孩子的意見“你要穿什麼衣服出去呢”,現在可以換一種說法,“你是想穿這件外套呢,還是想穿那件T恤呢?”。後一種方法,不管是孩子選擇哪一種,最終都是完成了好好穿衣服,按時出門這件事。


開心爸爸的日記


我家二寶快兩歲零兩個月了,就處於第一叛逆期,他現在就是我的剋星,我被他整得服服帖帖的,一天到晚跟我講“走開”,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聖女果非要塞進瓶子裡,不讓塞就叫;哥哥看書,非要過去搶,給他一本,還不行,非要哥哥那本;尿尿不去衛生間,總悄悄地尿到裝玩具的盒子裡……

總之,你越是不讓他乾的事情,他偏偏要去幹,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已經萌芽,他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不再覺得離開媽媽,什麼事情都幹不了,他要勇敢地去嘗試他想去做的任何事情,天不怕地不怕,說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熊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熊孩子怎麼治?沒治,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不可能讓他和大孩子一樣,教育兩句,就乖乖聽話。

不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一個特點——模仿能力強,別人做什麼,他就學著做什麼,我家老二就整天給他哥哥學,哥哥每天都會看書,老二平時也喜歡裝模作樣的看書,老大喊媽媽,老二也喊媽媽。

所以,要想教育好叛逆的2歲寶寶,大人要給他樹立一個好榜樣,比如,隨手把垃圾丟到垃圾桶,我家二寶現在見到地上有個紙片,也會撿起來,丟到垃圾桶。

另外,寶寶哭鬧、賴皮時,不要由著他的性子來,要讓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被允許的,你可以通過言行來告訴孩子,什麼是不允許的。

比如,我家二寶有扔東西的習慣,當他扔東西時,我會非常嚴肅地看著他,並告訴他不能這麼做,反覆幾次,他再要扔東西時,都會先看看我,若發現我在盯著他,他就不敢了。



沛澤媽讀心理


我家閨女剛滿兩歲,最近感覺她是越來越皮了,你愈是不讓她幹啥她偏幹,而且還用那種帶著壞笑的眼神挑釁你。每當嚇唬她說要揍她的時候,人家立馬站起來就跑,還一邊跑著一邊笑著。

孩子爸總說該給她立規矩了,她什麼都能聽懂了。而我總覺得她才剛有自我意識,需要慢慢給她灌輸和教導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況且她只是好奇只是調皮,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作為父母不該強行遏制。

對付我家孩子的任性和執拗,我一般都會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而且百試百靈。其實每個家長都有對付淘氣寶寶的一些措施,打罵孩子切忌不可取(無論多大的孩子)。


琬爾說


2歲半寶寶比較叛逆,怎樣做到不打她教育好讓她乖乖聽話?

2歲半的寶寶正處於皮亞傑認知理論的前運算階段:



此期兒童的思維特點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很難從別人的觀點(角度)看事物。這一階段兒童思維的另一個特點是思維的直覺性以及思維的集中性。他們的判斷仍受直覺調節的限制。

叛逆其實是孩子自我為中心的一種體現。父母覺得兩歲多的孩子叛逆,可能是因為父母想讓他幹什麼的時候,她偏偏不要那麼做,或者是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這是她自我探索的一種體現。並不是錯,家長們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那麼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應該怎樣做呢?

1、多與孩子溝通



多與孩子進行遊戲明白他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一些大道理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告訴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2、多一些耐心與細心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成長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孩子經歷過,犯過錯了才知道改正。要給孩子自己磨鍊的機會。

3、運用鼓勵與表揚

如果孩子聽話,家長可以藉機會強化正確的行為,讓她記住,下次也這麼做。

4、家長要改掉不正確的觀念



什麼叫聽話的孩子?父母專斷真的好嗎?孩子以後真正適應這個社會,就要會選擇,會主動,只會被動聽話,被安排,以後很難適應社會,也不利於孩子性格發展。


丁媽親子時光


我們不知道孩子未來的世界如何,正如父母掌控不了我們的時代。因此,我們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教育他聽話,而是教會他識別對錯,培養主見。

2歲半的寶寶,對世界已經有一些認知了,主見的培養也可以開始了。

培養主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有自主選擇權,併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在喵陽兩歲半的時候,我們是這樣處理的:比如睡午覺的事:

喵陽不睡午覺,我們提供了幾個選擇:

1、躺十分鐘不動不睜眼,睡著了醒來去湯姆小貓遊樂場;

2、躺十分鐘不動,沒睡著,起來玩;

3、躺3小時18個十分鐘,可以隨便動但不能下床;

4、不躺,在自己屋裡玩到四點鐘,四點之前不能出來找爸爸媽媽,有問題自己解決,到四點自己出來或媽媽來教你。

果斷選四[呲牙][呲牙]十分鐘後就要媽媽幫忙了,就想和媽媽在一起了,就想出來了。但是,不可以。大哭,還是不可以,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提供幾個選擇:

1、哭到四點,

2、玩到四點,

3、睡到四點,

4、看書看地圖到四點。

不選,跑出來。被抓回去關上門,把門打開跑出來,再抓回去鎖上門。

給三個選擇:

1、自己平靜下來堅持到四點,不關門也不鎖門,

2、自己堅持不了媽媽幫助堅持只能關門,

3、媽媽把門鎖上自己在屋裡呆到四點。

總之,自己呆到四點,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可以玩別的,所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等到四點媽媽會來和你一起解決的。

哭了好一會兒選1,覺得之前選4真是一個不好的選擇。

第二天就自己乖乖選1躺十分鐘不動了。

乖了一週有不睡了,再重複一次,有自己睡了。

這個過程媽媽一定要堅持,不要生氣對他大吼大叫,也不要心疼不捨的就放棄了。

我們很多事情都是這個方法,他基本能做出我們都想要的選擇。



喵陽媽育兒


2歲半寶寶比較叛逆,大概是指孩子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大人叫他說什麼,他偏不聽,叫他不要做什麼,他也不聽,所以在大人眼裡他就是叛逆,就不乖。
但是在我眼裡,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的自主意識在發展,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也在不斷地嘗試找出大人的底線邊界。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也可能是處於某個敏感期。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他需要在不斷地嘗試中成長,作為孩子的父母,當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有責任幫助他順利成長。
孩子2歲多的時候,最令我頭痛的一件事是穿衣服,非要穿那一件,別的都不穿。給他兩三套衣服選擇這個方法一點用都沒有。
那麼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當時也想了好多方法,總結起來就一夠話:細心觀察,找到孩子的軟肋,讓孩子高興,他就樂意配合你做任何事。
當然我說的讓孩子高興,並不是單純
的哄他高興,而是用下面3種方法。

方法一:跟孩子做遊戲
孩子天生愛玩,做遊戲就能讓孩子高興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說,當時我給他穿開胸衣服的時候,就故意跟他說他穿不到,把衣服放在他前面引誘他,他要穿也故意讓他穿不到,一兩次之後才讓他穿上。
方法二:投其所好
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人,我們一定會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利用好這一點能讓我們獲益良多。
比如說,有段時間,我給兒子講的繪本里面有獅
子,剛好兒子看動物世界也有獅子,他對獅子的印象比較深。我就給他穿有獅子的衣服,我先問他那是什麼?他沒有回答,因為比較抽象。我又問他是不是獅子,他可高興呢,說是,我接著問他獅子是怎麼叫的,獅子兇不兇猛,我倆一齊模仿獅子叫,我裝作很害怕獅子的樣子,跟他玩,然後問他要不要穿這件衣服,他說要。
另外他還有一件衣服,上面有很獵,只有頭,沒有身子的。他從小對車特別感興趣。我就跟他說那是貓貓車,問他要不要穿,他開始還不太樂意,說不是貓貓車。但是也沒有反抗,後來也接受了這個說法。
方法三:利用模仿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利用這一點,也能讓他好好配合。
通過觀察,我發現兒子喜歡跟我穿一樣的衣服,這個一樣並不是說一模一樣,而是有一點一樣就行。於是我利用這一點,每次穿衣服都
會找出我們之間的相同點,一旦他也認同,他就會很樂意去穿衣服。
通過這三個方法,沒過多久,我就順利地幫助他度過了這一個執著穿衣服的階段。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不一樣,但是我希望這些方法能給你帶來啟發。

精緻育兒心法


2歲半的寶寶正處在叛逆期,想要獨立,不想被控制。要讓孩子乖乖聽話,是怎樣聽話呢?什麼事都按照大人的要求來,做個不反抗的乖寶寶,這樣也不好,容易讓孩子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要允許他們在一定範圍內堅持自我,只要沒有危險,沒有影響到其正常的生活。

給寶寶獨立自主的空間。

這個階段孩子會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去做,如果你不同意,他們就會哭鬧。這個時候,家長不妨適當地放手,給他們自己嘗試的機會。比如說,洗襪子,他們想自己洗就讓他洗,事先提醒,只能在衛生間裡,儘量不要把水弄到身上。

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機會。

兩歲半的寶寶最愛說的話之一,應該就是“不,我不。”了,對於家長的要求,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不是不願意做這件事,而是他通過不斷地去挑戰家長的權威,來建立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

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去跟孩子說話,可以給他們選擇,比如是吃米飯還是吃饅頭。

教育孩子的過程,更多的要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會找到更適合的教育方式。


咩小胖育兒


我家小萌寶也正在經歷2歲寶寶叛逆期這個階段,可以說,2歲寶寶的叛逆行為,是所有寶寶都存在的,而2歲寶寶喜歡和大人對著感,也是有原因的。

說是叛逆,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叛逆,而是孩子在出現自我意識以後的一些“自我”的表現。我覺得2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又好氣又惹人愛憐的年齡,對於2歲寶寶的養育,父母的確需要多花費些心思的。

我們必須掌握2歲寶寶的特徵和2歲寶寶的教育方法、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掌握主動,才能在教養2歲寶寶的過程中感到輕鬆一些,從而使寶寶安然度過這一發育的關鍵期,幸福快樂地成長。

但是並沒有一種育兒方法能適用於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最瞭解孩子的是我們父母自己,所以我們要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我自己正在學習正面管教的課程,學到了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一些叛逆行為。2歲的寶寶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我不會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而是要給他一些選擇的機會,這個選擇的機會又必須是有限的選擇,在選擇後給孩子加一個“你來決定”,而且這個選擇必須是彼此尊重的,我們給出的選擇必須自己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孩子不想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想現在就熄燈睡覺呢,還是媽媽再給你講一本繪本再熄燈睡覺呢?”我家小萌寶每次都是選擇再講一本繪本,然後講完之後就會真的聽話地熄燈了。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先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愛,當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起了愛的聯結,很多孩子看似叛逆的問題都容易解決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百寶箱,80後全職媽媽,頭條號原創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更多走心的育兒知識請查閱我的頭條號文章,歡迎點贊、關注我,期待你們走心的評論。

萌媽百寶箱


建議一: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有一次他受邀到武漢大學演講,一上講臺,就拎出一隻還在“喔喔”叫的公雞。並掏出一把米往公雞的嘴裡塞,公雞拼命掙扎,一粒米也不肯吃。但陶先生一放開手,恢復了自由的公雞撲哧了幾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來。

在聽眾一頭霧水之際,陶行知從容不迫地說道:“我以為,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強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便學也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將一定會好很多!”

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學習效果並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總是吝嗇你的言語,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建議二:懂得“南風效應”。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說的是寒冷的北風與溫暖的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試一下:看看誰先能把行人的大衣吹落。

於是,北風呼呼地向行人猛烈地刮,可是,行人卻把衣服越裹越緊,任它怎樣狂刮也無濟於事,未能吹落行人的大衣。而南風則不然,只是飽含著溫情,輕輕地吹拂著那個行路人,行人越走越熱,不一會兒就熱得自覺脫掉了大衣;輕易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正所謂“感人心者,莫乎情”,溫和的對待孩子比冷酷嚴厲更能收到成效。這要求你在鼓勵孩子時,要真誠不要虛情假意,“南風”要長“吹”不要淺嘗輒止。

建議三:學會寬容。

說實話,父母經常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寬容父母,卻不知道自己也不太寬容孩子,寬容別人。你是孩子的榜樣,寬容別人也是寬容自己,不僅要對孩子寬容,更要對別人寬容,如果僅僅是對孩子寬容,而對別人是另一種做法,你的孩子也許不會對你寬容。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越戰歸來的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

不過兒子又繼續說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中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這樣讓他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接著,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知他們自己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

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建議四:學會理解孩子。

正如孩子瞭解你的過程,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這麼做後會有什麼感受,他期望別人怎麼看他,他想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什麼。

儘量多抽出些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嘗試著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嘗試著做孩子的朋友。

建議五:學會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不要使衝突加劇。

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

建議六:一旦孩子表現出合作與變通時,要給予他正面的表揚和鼓勵。

表揚和鼓勵的是孩子的行為,是過程,要讓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因為什麼被表揚和鼓勵。

建議七:請尊重孩子的成長。

作為家長你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係,讓孩子也參與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多特兒童專注力


首先,天麒媽媽要恭喜你,你家孩子小朋友長大了,迎來了第一叛逆期。

第一叛逆期是個什麼鬼?


你可能會發現,自家的乖寶寶突然在兩三歲的時候變成了一個小惡魔,變得不再聽話,喜歡在你所有的語言之前加一個“不”字,讓他幹什麼偏不幹什麼。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想表達自我對周圍環境的感受,語言的匱乏剛他們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有的時候又不能很好的理解爸爸媽媽們的意思,所以總讓爸爸媽媽們感覺寶寶在和自己對著幹。



那麼,遇上寶寶的第一叛逆期怎麼辦呢?揍一頓麼?當然不是。來,我們看看有什麼套路能讓寶寶乖乖聽話吧。

一,不給小朋友說“不”的機會。

比如要吃飯了,你喊娃兒快來吃飯,他有可能說我不吃我不餓。但是你換一種說法:“快來吃飯啦,你喜歡吃土豆絲還是米飯啊?”

換成此類的選擇疑問句,小朋友的腦筋還不太轉的過來,只會跟著你的思路走,沒有說不的機會。同時也會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覺得你很尊重他。

二,少用命令的口吻。

這個時候的小朋友已經有“為什麼我非得聽你的”的想法了,爸爸媽媽再用命令式的口吻會給小朋友帶來更大的逆反情緒。不如主動向小朋友示弱,以尋求幫助的口吻去要求小朋友做某件事,小朋友會很樂意的。

三,發揮你的想象力

小朋友的自主意識再發展,他終歸還是個小孩子。嚮往擁有一雙會玩也會領著自己玩的爸爸媽媽,如果爸爸媽媽能經常陪伴孩子玩耍並且征服孩子,他還是很樂意聽你的話的。

四,堅持自己的底線

這一時期的小朋友每天都在變著法兒的試探著大人的底線,如若不能能如願以償定然會哭鬧不止。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耐心的勸導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控制情緒。同時還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能聽之任之。

再給各位爸爸媽媽支一個小妙招,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不去理睬也不哄他,但是一定要時刻盯著孩子,直到孩子不再哭鬧再跟他講道理,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冷靜下來,跟容易接受爸爸媽媽的說教了。

最後,天麒媽媽還想告訴各位,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吧,哪怕他們現在任性不聽話,調皮搗蛋。他們總會有長大的那一天,不再需要我們的幫助,去為屬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拼搏,組建自己的家庭,離我們越來越遠。養娃不易,且養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