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史記.平準書》載:"虞夏之幣,金為上品,或黃,或白,或赤。"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金三品之首的黃金實物貨幣,還只有楚國的郢爰,陳爰等爰金。在先秦、兩漢的古籍中,沒有任何有關楚國爰金的記述。但僅建國以來從地下發掘出土的爰金金幣,已多達三萬克以上。楚爰金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更是未解之迷?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們獲得了兩塊鑄造楚國金幣陳爰的銅質錢模,本文想對此進行探討。

一,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的出土過程。20年前,古襄陽城東北角長門外的漢江邊有一片灘塗,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每到冬天長期裸露的灘塗上會有許多閒人在此挖沙,挖土,一不小心就能挖出古幣,有一人挖了個大義通寶賣了1500元,引起鬨動,挖的人越來越多。有個身居附近的老者,每天都來挖,好錢當時就有人買走,剩下的破銅爛鐵他都丟進一個臉盆裡,等積攢多了賣給收廢品的。有一天,我的好友泰先生也到了那兒,看能不能買到點什麼。碰見這老者後,老者說挖的錢幣都賣了,剩下的破爛都在這盆裡,你自己挑吧!泰先生很細心地挑選,看見這個銅板上有字,他問老者賣多少錢?老者認為這上面有字,少200元不賣,泰先生很爽快地付了200元。泰先生回家後進行了簡單地清洗,洗去泥土,陰刻的文字顯露了出來,反覆研究,最後確定為陰刻的反書"陳爰"二字。事隔十多年,筆者本人在與藏友交換藏品時,藏友送給我一塊上面有文字的小銅板,他說這是我在襄陽閘口江邊買銅錢時賣主挖的不知為何物搭給我的,上面的字我也不識,我留著也沒用,送給你玩吧!我得到後確定這個東西和泰先生的差不多,也同樣是從襄陽城江邊挖出來的,於是我叫來泰先生約他帶上他的藏品。兩件放在一起,盡然包漿,鏽色,大小,文字,材質幾乎一樣!我們倆位朋友互相祝賀,各自獲得了一件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實物見照片附圖。圖片發自簡書App圖片發自簡書App

兩塊銅質錢模品相一流,水底沙坑鏽色自然,包漿厚重,為十分開門的水坑出土物。此模每塊長9.1釐米,寬6.9釐米,厚0,3釐米,重161克。兩塊錢模分別有雕刻而成的小方塊錢文完整的為35塊,一橫排並列5印,邊右連有半印,從上到下有七排。另一塊左邊餘半印,後排五列五印,也是從上到下共七排。文字和邊框雕刻精細,清晰深峻,字與字,字與邊框亳無粘連。錢文為陰刻反書金文“陳爰"。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澆鑄出的成品為陽文,請看用橡皮泥印出的效果實物與出土的楚國金幣陳爰實物的對比照片。與出土的楚國金幣陳爰一致。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二,漫長考證路,國內知名錢幣專家認定為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我友泰先生得到這枚"陳爰"銅質錢模後,進行了深入地研究,拜讀查閱了所能得到的資料,泰先生和筆者重點研究了黃德馨教授歷經十年編著的《楚爰金研究》這本專著,說來也巧,1996年這本專著問世,黃得馨教授和筆者與眾多錢幣界專家在武漢東湖進行學術交流活動,黃教授親手贈送我這本專著,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也為後來留意從事楚爰金方面資料的收集墊定了基礎。當初步確定其性質後,泰先生於2012年秋專程到北京請教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得到了館長的贊同。他認為此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為鑄造行用幣所用,價值十分巨大。如果今後能發現能相互印證之物,將會引起錢幣學術界的震動。你們要好好珍藏!其後,泰先生又專程去西安,拜見中國《錢幣界》雜誌主編西北大學教授董大勇先生,董先生看完實物後,十分肯定為真品。文字系"陰刻金文陳爰"。並親筆撰寫了鑑定證書。我們又進一步從該模金屬成份上進行鑑定,先後三次到權威機構做過三次金屬成份分析,鑑定結果為:銅80.92%,錫15.04%,鋅2.44%,銀1.628%。與戰國時期金屬結構一致。春秋戰國時期銅含量已經有一個比例,《周禮.考工記》說:金有六齊:六分為金(金即為銅)一分為錫。即銅為80%左右,20%為鉛錫。證明其銅質為當時楚國時期的配方比例。從錢幣鑄造工藝上分析:從考古資料顯示,錢範的誕生是從商代後期開始,為了提高工效,釆用金屬製範,可以反覆使用,字跡不易損壞。到秦漢時期已經十分成熟。專家的肯定和綜合分析的結果,確定為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範無疑。

三,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在襄陽出土有其必然性。楚國從公元前11世紀立國到公元前3世紀滅亡,歷時800餘年。楚國都城始都“丹陽"。丹陽之後楚國國都通稱為“郢都"。按遷移順序分別為:鄢郢、紀郢(南郢)、陳郢、壽郢。鄢郢--楚皇城 故址在今襄陽所轄宜城市南7.5公里的鄭集鎮皇城村。距出土地點僅40多公里。從楚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到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遷郢於鄀,歷十餘君,達180餘年。公元前506年,因為和吳國的戰爭遷都鄀(今湖北宜城東南)。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拔郢,楚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

襄陽收藏文化文物志-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

由於襄陽為荊襄的咽喉,上達川陝,下達豫皖的特殊地理位置,又緊鄰漢江,便宜水陸運輸,因此,楚國無論是在附近建都或者因為戰亂遷都,都會經過襄陽,也就有機會將此物遺落襄陽有了可能性。

四,排出冥幣的可能。在楚爰金流通的漫長歲月裡,楚人們視死如生,鑄造了大量的冥幣。對此,黃德馨教授作了大量的研究,他的結論是:楚人不以楚爰金實物陪葬。從考古發掘資料中他歸納為:一,銅版冥幣,正面鈐印"郢爰"字樣。鎏金梯形,仿真爰金形制。字陰刻不規範,正面陰刻方格3排,每排3個方格,共9格。1933年於安徽壽縣朱家集戰國晚期楚幽王墓出土共出60塊,平均每枚重246.66克,接近楚國一斤的重量。1957年在河南信陽長臺關1號楚墓中出7件形制大略相同的鎏金銅片,但雙面光素。另還在信陽長臺關2號墓出土梯形光素銅版43塊。二,鉛質冥幣。形制為鉛質園餅,鉛質橢圓形餅,長方形鉛餅,方形鉛餅。三,泥質冥幣。仿真幣有長方形,正方形均有,每版模印16印,印文為郢爰,字跡刻劃不規範。安徽,河南,湖北均有出土。陪葬仿爰金冥幣從目前已經出土的情況分析主要有以上三種,與襄陽漢江邊出土的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沒有可比性,直接排出系冥幣的可能。

綜上所述,由於襄陽所處"七省通忂"的特殊地理位置,從襄陽漢江邊出土的楚國金幣陳爰的銅質錢模銅質精良,製作規範,方印排列整齊自然有序,且雕工精細,文字清晰深峻,深得國內頂級知名專家認定:它應是兩塊楚國金幣陳爰銅質錢模。它的被發現,為錢幣學術界探討楚國貨幣發展史提供了劃時代的有力實物資料證據。同時,為弘揚荊楚文化,增添了一份寶貴的學術資料!

(編輯:李可)

東方藝談專欄簡介:

東方藝談專欄是繼承李可染先生的藝術思想和藝術精神為宗旨,堅持傳統文化自信,融合"本土性"、"當代性"、"世界性"理念,用藝術點亮生活,打造全媒體、多領域,高視角的文化交流研討平臺。

主編:李元德

編審:李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