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皇太子之位看似风光,却也有数不尽的心酸

导语:"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从。"

此诗为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秋日即目》,讲述的是太宗看到秋菊、别鹤、离猿等秋景后有感而发,即兴之作。太宗看到此番凄凉之景,生出凄凉之情。

唐诗善寓情于景,太宗有此凄凉之情,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事实上,太宗作此诗时,废太子李承乾因病逝世不久。曾经寄予厚望的嫡子突然离世,太宗心中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便写下这首《秋日即目》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李承乾原本是万众瞩目、备受期待的大唐太子,却因谋反而被废黜,不久后就郁郁而终。说到这时不免有一个疑问:李承乾已经是太子了,却为何要去干谋反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李承乾幼年之时,聪明伶俐、至纯至孝,长大后却行为乖张、脾气暴躁。究竟是什么原因把一个优秀的孩子活生生变坏,甚至生出杀父弑君的念头?

幼年李承乾

八岁的李承乾能够被唐太宗立为太子,不仅因为他是嫡长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才能。史书记载幼年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仁孝纯深。可见,李承乾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李承乾:皇太子之位看似风光,却也有数不尽的心酸

(影视剧照:李承乾)

他的优秀大约分为四个方面:知礼、仁孝、才学。一为知礼。李承乾对他的老师李纲非常恭敬。李纲有足疾,每次来上课,李承乾都会亲自上前搀扶。李纲死后,李承乾还亲自为老师树碑立传。

二为仁孝。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病重时,他日夜服侍床前,伺候汤药,甚至还想上书太宗让其大赦天下,为母积福。可长孙皇后力行节俭,坚决不允李承乾此举,他才就此作罢。不过,李承乾的孝心还是毋庸置疑的。

三为才学。太宗非常溺爱儿子,曾为李承乾的教育费尽心血,为他请来大儒教授治国之道。所以,李承乾的才学应是比较不错的。史书也曾记载,太宗让他写一篇治国之道,他随即写了满满三页纸。

而且太宗时常外出,都会让李承乾监国。太子年纪虽小,但依然能够把国家管理的仅仅有条。

无论从哪方面看,李承乾都可谓是太子的最佳人选,符合明君的一切标准。作为父亲的太宗对他也是寄予厚望,花费数十年光阴细心教养,可却不慎将李承乾教成一个荒唐的太子,这其中究竟是何缘故。

李承乾的荒唐事

人人都说太子李承乾荒唐,史书中对成年太子的评价也是如此。要想弄清李承乾性格大变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了解一下他的荒唐事。

"好男色"可谓是李承乾最大的荒唐点了。相传,李承乾喜欢一个姿容美貌、善歌舞的男子,并称其为"称心"。李承乾与这位称心朝夕相处,后被太宗得知,一气之下杀死了称心。而李承乾却在宫中为称心立牌位,赐官职,时常为其伤心流泪。

李承乾还曾引进许多突厥小人,日日和这些人嬉戏打闹。他的老师于志宁规劝不动,便把此事告诉太宗,这才让李承乾把这些突厥小人遣散掉。

李承乾:皇太子之位看似风光,却也有数不尽的心酸

(影视剧照:长孙皇后)

最后是"争储位"。按理来说,李承乾本就是储君,根本不用去争。可是他成年后有脚疾,做出许多荒唐事,引得太宗不满。太宗日渐宠爱魏王李泰,疏远太子。太子虽无废太子之心,可李承乾却很忧虑。

此时李泰也生出争储之心,这让李承乾坐立不安。最后,他铤而走险,欲杀死李泰。可这个计划失败了,他怕父亲追究,准备学习太宗的玄武门之变,杀父弑君。结果,因为保密工作没做好,被父亲李世民发现了。这下,太子李承乾是真的被废黜了。

李承乾:皇太子之位看似风光,却也有数不尽的心酸

(玄武门之变)

纵观李承乾的荒唐之举,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是性格所致,有一部分则是被逼无奈。毕竟她也不想杀父弑君,不过是害怕太子之位被李泰夺去,才铤而走险。

群臣威逼、兄弟相残

唐太宗本人是很乐于听群臣劝谏的,这也造成了大臣们都有恃无恐,一旦君主出现一丁点错处,他们都要严加指责。对待君王尚且如此,太子也难逃被群起攻之的命运。

再加上,太宗为让太子成才,给他配备了最严厉的老师。老师认为太子应该学习自己的父亲善于纳谏,所以对他的管理极为严格。只要李承乾身上出现一点小毛病,他们就会喋喋不休的批评。

当时又正值李承乾的青春期,一般会有逆反心理,对于老师的劝谏不一定会听得进去,反而对着干。所以,李承乾在严师的批评下,越变越坏。

其实这事也怪不得李承乾,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可父亲、老师都认为他是未来的太子,应该更加成熟稳重。要求过高、压力过大,却是适得其反,把李承乾引上了一条不归路。

上文中也提到过,太宗并未打算废太子,只是因为李承乾谋反,才不得已而为之。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本可顺利继承大统,却在有野心的弟弟李泰的步步进逼下,不得不造反。

自己本就失去了父亲的信任,而弟弟又陷害自己,那就只有谋反这一条路。可令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一直对自己寄予厚望,自己却丝毫不知。若是没有太宗对李泰超规格的对待,令李泰生出狼子野心,意欲与兄长争皇位,这也不至于最后兄弟残杀、杀父弑君。

李承乾:皇太子之位看似风光,却也有数不尽的心酸

(影视剧照:李泰)

所以说,李承乾的荒唐,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弟弟李泰。弟弟的野心,使得兄长不顾亲情,铤而走险。

唐太宗的溺爱

李承乾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长子,自小聪明懂事,太宗一直对其宠爱有加。李承乾成为太子后,太宗又寄予厚望,悉心教导。这也致使李承乾犯错,一方面太宗出于教养太子的心理,严厉批评他;另一方面,太宗又出于慈父情怀,纵容其行为。

一般情况下,太宗对太子李承乾还是多以溺爱纵容为主。看太子身体不好,劝其少读书,注重保养。这样溺爱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这也使李承乾的胆子愈发变大,最后竟生出谋反的想法。

可李承乾造反之事败露后,太宗依旧纵容他,始终不忍杀害他。太宗本想立强干的李泰为太子,但鉴于李泰一旦成为太子,李承乾性命不保,反而选择了较为仁弱的李治为太子。太宗选择李治,就是想保住李承乾,其爱子之心天地可鉴啊。

李承乾:皇太子之位看似风光,却也有数不尽的心酸

(唐太宗画像)

结束语:

李承乾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却身负天下的重担、万民的期盼,这也致使他压力过大、树敌过多,做出种种荒唐之举。细看李承乾,他就像是中国历代皇太子的缩影,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