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公子為誰xiao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壹】概述


細說銀元系列起了個頭,後面發現這真是一個龐大的項目,難講。既然開了頭,硬著頭皮也要講下去。上一章寫了在華流通主要外國銀元,其實還有很多品種,龐雜繁多,並不是主要品種,就沒有一一列出來。後面細分章節放出來瞭解一下!


我國自主鑄造的銀元系統就更加複雜了。但大體上主要是以清晚期的龍洋,民國時期的袁世凱頭像銀元、孫中山頭像帆船壹元、小頭壹元為主幹,外加各地區量大的特色鑄幣:如四川的光緒皇帝頭像盧比銀幣、黎元洪頭像銀幣、四川的大漢壹元,雲南的唐繼堯唐頭半圓銀幣、雲南的雙旗半圓、新疆迪化一輛等。各類軍閥幣,銀毫子更是繁雜。


微拍堂

C 3 公博64分黃油五彩三角圓


【貳】時間序列

一、大清龍洋


1、光緒元寶


上一篇也說到,中國最早發行的當屬於西藏鑄造的乾隆寶藏銀幣,但並非主要幣種。(錢幣正面為龍紋,英文字母,背面年號,面值等)。國外銀幣大量湧入國內,對大清的金融秩序影響非常大,以張之洞為首的重臣倡議光緒帝鑄造銀幣,光緒帝同意後張之洞在廣州開設廣州東錢局,幣面設計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產物,既學習了西方錢幣的樣式,又含有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採用龍紋圖案開始,既有吉祥的意思,也象徵著大清皇權,而且龍紋圖案變化多端,姿態各異,有蟠龍、 坐龍、立龍、水龍、旱龍、飛龍、游龍、 長鬚龍、 曲須龍等等,幣面中央是漢文“光緒元寶/宣統元寶”四字,周圍有九個漢字“廣東省/湖北省庫平七錢二分”,背面為蟠龍花紋及英文。

微拍堂

二十三年船洋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張之洞發起的廣東錢局,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制庫平七錢三分的銀元樣幣。正面為“ 光緒元寶”,背面為蟠龍圖紋,故俗稱“龍洋”。面值分為五等。光緒十六年(1890年),張之洞又將銀元重量改為庫平七錢二分,此後,庫平七錢二分成為一元銀元的重量標準,面值也分五等, 輔幣重量分別為: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張之洞改任湖廣總督後,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又在武漢開制湖北“龍洋”。各省紛紛仿效張之洞的創舉自鑄造銀元,先後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雲南等省開設錢局製造“龍洋”。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北洋機器局首先將銀元面值改為元、角、主幣為壹元, 輔幣為五角、二角、一角、半角。主幣稱“銀元”、“龍洋”,輔幣稱“銀角”、“銀毫”、“小洋”。

微拍堂

湖南版小頭日字花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天津籌建制造銀錢總廠,並試製樣幣戶部 光緒元寶一套,面值分為一兩、五錢、二錢、一錢、五分五等。光緒三十年(1904年),湖北也打造了湖北省造大清銀幣樣幣(重庫平一兩),並有少量進入市場。1905年,銀錢總廠建成,改名為天津造幣總廠。翌年,天津造幣總廠又試製戶部丙午中字大清銀幣一套,面值為一兩、五錢、二錢、一錢四等。1907年,又制丁未大清銀幣一套,面值改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但上述樣幣均未正式發行。至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天津造幣總廠才正式發行光緒元寶一套,幣面計重為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等。其中壹元主幣簡稱為“造總”,現在是普制幣的龍頭,PCGSXF45分都超過兩萬元一枚。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2、宣統元寶:


宣統二年(1910年),風雨飄搖的清政頒佈《幣制則例》,規定國幣單位為圓,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 輔幣有銀、鎳、銅幣。銀輔幣有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等,天津造幣總廠依此試製了以圓為單位的 大清銀幣一套。宣統三年,又重新試製了大清銀幣,輔幣有五角、二角、一角三等。另部分地方局也鑄造部分,如湖北、雲南等地鑄造宣統龍洋。

微拍堂

稀少吉林丙午花籃銀幣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二、孫中山頭像銀元:


1、袁世凱頭像背嘉禾銀幣:


“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袁大頭主要由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等年份。袁大頭當今收藏界影響力最大的錢幣之一,甚至提到銀元首先想到的就是袁大頭。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2、孫中山頭像背帆船銀幣:


1933年3月,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頒佈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鑄造條例》,決定結束各省分鑄銀元的局面,將銀幣的鑄造權收歸於設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並決定先從上海實施廢兩改元,規定從當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交易。同年,一種新式的銀幣——“船洋”開始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船洋”幣設計新穎,鑄工精湛,銀元直徑39.4毫米,重量為26.69克,成色88%,含純銀達23.49克。

微拍堂

保粹評級…開國紀念幣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3、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4、四川大漢銀幣:


1911年5月,腐敗的清政府假借鐵路國有化名義,將民辦川漢、粵漢築路權出讓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激起全國各地人民的反對,四川省反響尤為強烈,數十萬人參加了保路同志軍。武昌起義後,各省先後宣佈獨立,保路軍包圍了成都。趙爾豐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只得將政權交給四川保路運動的領導人蒲殿俊等 立憲派人士。於是,四川省也宣告獨立,成立了“大漢四川 軍政府”,並接管成都造幣分廠。為擴充軍需,鑄造發行了這種“漢”字銀幣。

【細說銀元系列:序2-中國曆代自主鑄造主要銀元】


本篇只是概述,還有太多地方幣,軍閥幣,各類輔幣等沒有展示出來,都在接下來章節中詳細描寫!


【End】


發財小手點在看

,生活輝煌又燦爛。

如若分享加轉發,必定行業大滿貫。


溫馨提示:今年還有多種紀念幣待發行,小編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各位,並且會發布預約流程以及操作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