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靜樂人的習俗“咬炒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興起,山西靜樂一帶把每年的臘月初一也當成了一個節日慶祝。且這個節日的特色美食就是吃乾鍋炒豆子。

山西靜樂人的習俗“咬炒炒”

小時候很貧窮,既缺住房,又缺衣被,更缺糧食。盼望過時節便成了人人心中的一個夢想。因為平素裡天天喝稀飯,並且稀飯稀得能照得見人影,六七口人一大鍋水才下鍋一小碗玉米麵摻點小米,再熬的時間長,能變稠麼?每人兩三碗喝,真是稀湯灌大肚。光景好點的人家有糠炒麵拌。精靈的調皮鬼吃炒麵時走到沒人處,邊拌邊吹,把糠吹走了。當著父母的面不敢,那是要捱罵的。光景不好的人家連糠炒麵也沒有,只好在稀飯中加點野菜鹹菜罷了。至於上籠蒸著吃的飯,那總得等到過時節過年或初一十五吃一頓,那也是面少菜多,至於葷腥味兒只在過年才見一點兒。

山西靜樂人的習俗“咬炒炒”

扯的遠了。書歸正傳。既然臘月初一也是個節日,於是孩子們都眼巴巴地盼著。十一月底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炒著豆子,全村子都籠罩在一片乾鍋氣味的歡快聲中。有童謠雲:“誰家不炒莜麥,鬼在門上瞅捏;誰家不炒麻子,鬼在門上爬著;誰家不炒大豆,鬼在門上打鬥,”家家戶戶盡其所有,儘量把豆子炒全了,什麼大豆,豌豆,扁豆,莜麥,麻子,玉米。夜深了,大家的床頭被窩都堆滿了豆麥,直到吃到夢裡,黎明一睜開眼睛,又得咬一氣。老人們說,不想咬也得少咬些。為討個吉利!

山西靜樂人的習俗“咬炒炒”

第二天上學去,人人鼓鼓地裝著滿口袋,搶著給老師掏幾把,再給相好的朋友交換著吃。如此吃豆子總得好幾天,總算享受了幾天不餓肚皮的好時光。

現在看來,世上哪裡有什麼鬼神?不過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今日子過得好得不能再好了,天天白麵大米肉圪墩,仍然忘不了臘月初一這個節日,大街上和超市中擺著的花生瓜子等許多幹果,家家戶戶都要多少買一點,品味人生,感悟幸福!不炒莜麥不炒豆,小攤超市早採購。老輩鄉俗沿下來,幸福生活有奔頭!咬爛愁事煩心事,開啟來年新徵程。咬出五福喜臨門,美夢成真行大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