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世界上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長大後,仍然可以和孩子很溫馨有愛的溝通呢?

前段時間,坐300路公交車從首都圖書館到三元橋去見客戶,剛上車才走了一站地,一位大概60多歲的老太太滿臉疑惑的問售票員,300路不到木樨園嗎?老太太是從勁松上車,她坐這趟300外的話相當於圍著三環轉了四分之三圈,她應該到天橋對面坐300內,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到。

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好在300是環線,只是坐的時間更長點,問明白之後,老太太回到座位上,和鄰座的乘客交流起來。她感嘆說,自己老了,出門記不住路,坐錯了車,回家也不敢跟兒子說,害怕孩子埋怨,上次也是坐反了公交車,又找不到回家的站牌,最後還是打孩子電話,請路人幫忙帶路才找到回家的路。結果,回家後被孩子一陣數落,像教訓孩子一樣,人老了記性不好,有時候還不如小孩兒。

老太太的遭遇,在很多家庭都普遍存在,人到中年之後,明明很孝順自己的父母、很愛自己的爸媽,可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明明是關心,開口的話卻很傷老人的心,以至於人老了反而怕起自己的孩子。

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01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能良好的溝通,並不是孩子成年工作獨立之後才開始的,之所以父母感覺出來和孩子沒辦法溝通,是因為角色發生了改變,父母由控制者變成了被控制者。早在孩子青春期,孩子就已經不知道該怎樣和父母溝通了,青春期孩子的處境,和上年紀之後父母的狀況幾乎是一樣的。

提起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叛逆,不服管教,越是這樣,家長越想著把孩子教育的服服帖帖。青春期的孩子,首先是身體上的變化,第二性徵出現,身體發育開始步入成熟階段,孩子對於社交的需求更多,他們更喜歡交朋友,朋友之間才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原來特別懂自己的父母,開始變得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阻止,孩子喜歡的都是父母討厭的,當孩子拿著引以為傲的事情跟父母炫耀時,換來的是媽媽的嘮叨、批評、甚至是斥責,久而久之,孩子心裡話不再跟父母說,溝通就會情緒緊張,冷戰時而會轉化成爭吵,碰上脾氣暴躁的父母,孩子還免不了捱上一頓打。

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家長的處事方式,也深深影響著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才是孩子真正情商養成的時候。

02

有的孩子小時候活潑機靈,愛說愛笑,和家長無話不說,到了青春期,上了初中之後,突然間變得沉默寡言,和家長几乎不說話了,但是,跟要好的同學朋友在一起,又能恢復到曾經那個陽光的孩子。

這樣的家長就要注意了,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作為母親,即使特別愛嘮叨,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也要閉上嘴巴,儘量少說話、少嘮叨孩子。這個時期的家長要改變曾經對待小孩子一樣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個大人看待,尊重孩子,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多跟他說話,孩子喜歡父母講述很多新鮮的事物給他聽。

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要更多的自尊心,喜歡自己去學習探索,不希望被控制,母親少說話,適當的時候點撥兩句,才能繼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溝通才能更順暢。

多傾聽孩子,不要凡事開口都是否定,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自尊心特別要強,即使真的做錯了,被家長批評,他們內心知道這樣不對,並且準備要改,如果被家長反覆批評,反而會激起孩子逆反心理。試圖讓孩子親口把我錯了說出來,才是父母最大的錯誤,點破不說破,聰明的孩子會自行改正,孩子還會覺得父母值得信賴,願意和父母溝通。

最愛的父母卻難說愛,和家長無法溝通的絕望,始於初中生的青春期

當你成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時突然發現不知道該怎麼和父母溝通,想要父母改掉油鹽過重的壞習慣只能很嚴肅的告知,當你發現你跟父母的對話都是嗆著來的反問句時,當你發現面對父母的問題就不能平心靜氣時,你該仔細想一下,面對父母時,你是否還活在青春期,是不是還是那個心理只有十幾歲的毛頭小子?

當年愛你的父母,為了教育好你,才陷入控制型的父母,如今的你同樣愛著父母,卻極力要控制一切,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