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複姓那麼多,現在卻感覺快要絕跡了呢?

前言

一說起復姓,大家想到的人物絕對都是在歷史上很風雲的人物。例如諸葛、司馬、慕容、宇文等。甚至武俠小說中的絕世高手大多也都是複姓。什麼歐陽無敵、西門吹雪、東方不敗、令狐沖等等。複姓總給我們一種高逼格很厲害的感覺。這些複姓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又幾乎快絕跡了呢?

為什麼古代複姓那麼多,現在卻感覺快要絕跡了呢?

源於官名

從先秦時期開始,有很多官職都是世襲,這些官職通常被一個家族壟斷。司馬、司徒、司空等在古代就是屬於這樣的官職。司馬掌管兵馬軍事,司徒掌管土地人民,司空掌管水利建築。這些官職位高權重,非常顯赫,作為家族世襲,以官職為姓也是很正常的。

《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

周宣王時,程伯休父任司馬一職,程伯休父的子孫世續其職,子孫稱司馬氏。當然以官職為姓的不是隻有複姓,很多單姓也來自官職。

為什麼古代複姓那麼多,現在卻感覺快要絕跡了呢?

司馬懿劇照

史姓源自太史官;李姓為皋陶之後,皋陶擔任舜帝的大理,是理刑之官,李和理相通;錢姓源自西周官職九府泉人,泉和錢相通;樂姓源自“樂正”。

源自封邑和居住地

古代有些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會受到天子的封邑,這些功臣的後人在祖先的封地上繁衍生息,享受著祖先給他們帶來的榮華富貴。於是他們就將封邑作為姓氏。

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子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

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周文王姬昌的後代子孫中有一個叫魏顆的打了勝仗,晉景公把令狐一帶賞賜給他做封邑,魏顆的兒子魏頡就以封地為氏,改名為令狐頡。

為什麼古代複姓那麼多,現在卻感覺快要絕跡了呢?

令狐沖劇照

除了封邑,居住地也是複姓的來源。比如居住在西方城門地帶的姓西門,住在城東的姓東郭,南宮和百里也是屬於地名。

來源於異域

還有一些複姓不是中原姓氏,來自於異域或者少數民族。比如《天龍八部》中鳩摩智的鳩摩姓就是源自天竺。日本的朝臣,高麗的以先等等都是來源於這些外國移民。

另外少數民族中也有很多漢化的姓氏,這些姓氏是很多胡人入華改的漢姓,也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古代胡人後代複姓。比如慕容、宇文、拓跋、尉遲等。

《三國志·鮮卑傳》中提到,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歷史上的鮮卑族是在今天的內蒙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和老家也是在這裡。

為什麼古代複姓那麼多,現在卻感覺快要絕跡了呢?

慕容復劇照

複姓都去哪兒了?

這些被我們熟知的複姓似乎在生活中很難遇見,幾乎給人一種絕跡的感覺。它們究竟都去哪兒了呢?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所熟悉的複姓大多都與名人掛鉤。在歷史的更替中,有的是因為被仇家追殺不得不改姓,該有的是因為居住地的變更改姓,有的是因為其他原因改姓。比如在近代很多人改姓是因為麻煩而簡化了。

但是複姓並不是絕跡了,而是因為數量比較少,我們通常很難遇見罷了。對於我們中國如此大的人口基數,這些姓氏的人數實在太稀有了,才會讓我們有一種幾乎絕跡的錯覺。

為什麼古代複姓那麼多,現在卻感覺快要絕跡了呢?

上官婉兒劇照

現在姓司馬的在河南、山西、陝西一帶只有2.8萬人左右。上官姓的後人在河南大約有7.5萬,令狐的後人在山西大約有4.2萬。

我國古代的複姓非常多,光是唐朝一代就有110個,而中國從古到今所有複姓加起來有1982個。除了雙字複姓還有三字複姓四字複姓等等,但是目前還在使用的雙字複姓已經只有8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