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烘子"这个情况从何而来,生产上如何布局好防治措施呢?

柿树圆斑病俗称"柿子烘",是柿果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对柿树叶片产生危害,其次会对柿果以及柿蒂部位产生危害,轻则造成早期落叶现象,重则柿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进而影响果园产量和果农收益。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柿果质量和产量,笔者将从柿树圆斑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两个方面进行着重分析,提炼总结出田间生产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柿圆斑病的症状特征

柿树圆斑病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器官上,危害初期会在叶面上着生数量不等的淡褐色小斑点、边缘不是特别明显,之后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危害后期叶片上的病斑逐渐扩大为圆斑,直径多在2-3mm范围内,此时圆斑的内外侧清晰,外缘为褐色或黑色,内部则为灰白色或淡红色,之后病叶逐步脱落,这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大约在一周左右。果实有时也会受到该病的危害,并产生黄色病斑,后渐变为红色,品质急速下降;而柿蒂感染此病的时间要明显晚于叶片,病斑形状与叶片相似,也为褐色病斑。

柿树圆斑病危害叶片


柿树圆斑病危害果实


二、柿圆斑病的发病规律探寻

柿树圆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区域。此病越冬往往以未成熟的子囊果在病叶、落叶上越冬,然后等到来年的4-5月成熟成为真正的子囊果,子囊孢子则在6月中上旬的时候成熟,然后在6月下旬—7月上旬时通过风雨等传播媒介经叶背的气孔开始侵染过程。柿树叶片上真正出现圆斑病病症的时间主要在8月—9月这个时间段,然后在9月—10月份的时候开始大量落叶现象。以上是柿树圆斑病的一个大致侵染时间节点,也是后期我们进行科学防治时间点选择的重要依据。

对果农来说,较好的一个消息就是:柿树圆斑病的病菌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分生孢子,所以一年内一般只发生一次侵染危害过程,而病害的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年初次侵染的情况,如果果园所处区域6月—8月阴雨连绵天气严重,且园内柿树树势衰弱、生长不旺盛,发病就相对严重,反之,则相对较轻。基于此,果农只需做好前期防治和关键节点药剂防治即可。

三、柿圆斑病的科学防治

由于柿树圆斑病与角斑病的发病时间以及发病规律等较为相似,所以在生产上我们可以将两者一块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 做好园区清洁工作

在秋末冬初柿果采收完成后,及时将园内的落叶以及病柿蒂等清出院外,进行掩埋或者烧毁处理,以此减少越冬病源菌的传染来源,同时在树体萌芽前还要及时喷施石硫合剂做好全年的柿树病虫害防治。

2 强化柿园的科学管理,培育健壮树体

在生产中,果农需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旱浇涝排、科学修剪等措施来保证树体生长所需的一切外部环境,进而为培育健壮树体提供条件,以此增强树体抵抗病害能力,让病菌"无计可趁"。

3 科学喷施药剂进行有效防治

发病较轻的区域,果农只需在6月—7月子囊孢子飞散传播的时候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5:400—600的波尔多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科学防治即可,效果通常较为理想。而对于发病较重的区域,则需要在第一次喷药过后的15天后再次喷施一次,加强防治药效,以达到彻底防治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