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祕一代人傑張士誠

今天,知聞君給大家講講張士誠。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張士誠像

公元1321年8月23日,江蘇鹽城大豐派出所旁邊的一個窮苦人家添丁了,這個孩子就是張士誠,雖說家庭貧困,但是張士誠作為老張家的長孫,在吃喝上也是儘量被照顧著,因為營養可以得到保障,所以張士誠從小就活潑好動,精力旺盛。

後來老張家又多了三個孩子,分別是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孩子多了,家庭負擔就重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六歲的張士誠毅然報名參加了大元帝國鹽業公司的運輸員面試,很幸運,因為年輕力壯張士誠被錄取了。

食鹽是朝廷壟斷的戰略物資,在大元帝國鹽業公司這個超級大國企裡面,張士誠靠著出賣力氣,勉強養活了一家老小,後來又託關係把自己的三個弟弟陸續安排到了公司上班,自此兄弟四人一起運輸官鹽,張家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然而好景不長,元末朝廷腐敗,財政入不敷出,為了填補不斷擴大的官府和軍費支出,作為大元帝國的第一國企——大元鹽業公司不得不提高鹽價降低員工工資以增加朝廷稅收。

公司作為第一國企承擔社會責任,這無可厚非,但是張士誠這些底層員工就倒了大黴,因為張士誠的三個弟弟是走後門進的公司,這個關係就是隔壁派出所的鹽警丘義,當時說好了只要他的三個弟弟可以進入鹽業公司,那每個月都會分一半的工資給丘義,現在公司把工資調低了,這就意味著丘義每個月的收入也要減少,丘義當時就不幹了,明確告知張士誠,現在物價飛漲,每個月進貢的錢我不給你漲,但是你一分都不能比之前少!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大家都知道食鹽這玩意兒,其實就是海水晾乾的產物,海水那麼多,誰都可以舀來曬鹽,基本是沒有成本的,但是朝廷要壟斷食鹽,就禁止老百姓私自曬鹽,官鹽因為壟斷的原因,質量一直得不到保障,鹽粒中雜質非常多,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居高不下,而私鹽就不一樣了,老百姓偷偷曬鹽會精挑細選,雜質少,口感好,因為沒有成本,所以私鹽價格非常低。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食鹽

朝廷為了防止老百姓販賣私鹽,對私鹽販子的刑罰力度非常大,逮到就株連三族,直接清空戶口本。

張士誠作為鹽業公司的員工,深知販賣私鹽的後果,但是為了生活,為了支付丘義的保護費,他還是決定販賣私鹽,每次都在運輸官鹽的時候偷偷夾帶一點私鹽,賣給附近的大戶地主。

可惜張士誠太老實,這些地主吃了他的私鹽不但不付錢,還威脅他,每個月要送幾斤私鹽到府上,不然就向派出所的丘義舉報他販賣私鹽,這種過河拆橋的騷操作讓張士誠恨透了地主老財。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販賣私鹽掙不到錢,工資縮水無法支付給丘義足額的保護費,這讓丘義非常生氣,所以動不動就鞭笞辱罵用過他關係的人,這其中就包含了張家四兄弟。

公元1351年,紅巾軍起義的戰火四處蔓延,朝廷為了鎮壓叛亂,動用了大量的軍隊,軍費暴漲,民間的賦稅徭役加重,物價飛漲,張士誠四兄弟的工資進一步縮水,丘義的利益又一次被“損害”,於是丘義對周圍鄰居的態度更加惡劣。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揭竿而起

平日裡張士誠樂善好施,即使家裡再難,但是隻要朋友有事,張士誠都會去幫忙,這讓張士誠在周圍樹立了良好的人緣和口碑,公元1353年正月,不堪忍受丘義的淫威,張士誠四兄弟決定宰了丘義,消息放出去以後,瞬間得到了十多個同事的響應,事關重大,當天夜裡張士誠便召集人馬在打穀場歃血為盟,十八個人抄起挑鹽的扁擔,浩浩蕩蕩衝進了丘義家裡,將還在熟睡的丘義亂棍打死,殺了丘義之後,眾人也紅了眼,想起了威脅他們好幾年免費吃他們私鹽的地主富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夜打死了幾個地主,抄了地主家的糧倉,第二天一早就把地主家的糧食和錢財分給了鄉親父老。

看著歡天喜地分糧分錢的父老鄉親,張士誠冷靜了下來,他宰了鹽警丘義,還殺了那麼多地主,朝廷是一定不會放過他的,與其坐著等死,不如直接造反!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其實造反這個念頭在他腦子裡醞釀了很久,從他決定販賣私鹽開始,他就把生死放到了一邊,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註定會作出一番事業,於是第二天張士誠開始了他的演講,大概的意思就是昨天我殺了鹽警丘義,宰了地主老財,分了錢糧給你們,那你們就是同犯!我們都要被朝廷殺頭!父老鄉親頓時慌了神,而後張士誠不慌不忙的說道,前幾天晚上閻王爺給他託夢,說他是地藏王菩薩轉世(為啥說自己是地藏王菩薩?因為當時紅巾軍造反已經兩年了,諸如如來佛祖玉皇大帝這種神仙的名號早就被其他造反頭目佔了,只有地獄的地藏王菩薩還的名頭還沒人用,畢竟再厲害的造反頭目也不敢聲稱自己是閻王轉世,所以張士誠只能用地藏王菩薩的名號)天命指示要他帶著父老鄉親過上富裕生活,所以要順天而行一起造反。老鄉們一想造反也是死,不造反還是死,索性就一起反了!

於是張士誠的隊伍從十八人擴張到了三百多人,張士誠帶著這三百多人連夜包圍了泰州城的府衙,殺了泰州城守將,而後第一時間抄了泰州城地主老財的家,第二天一早就在城裡一邊發放錢糧一邊登記人口信息,城裡的百姓餓了好幾年,聽到有糧食吃,紛紛過來領,看著人山人海排隊領糧的百姓,張士誠笑了,等到第三天,張士誠召集城中百姓,捧著一摞人口戶籍名冊,開門見山的說道,我殺了泰州守將和地主,抄了他們的家,把糧食分給了你們,那我們就是同犯,是一條船上的人,將來朝廷追究下來,我們都要被一起砍頭,你們的名字我都記錄在案了,現在不想和我一起造反的,就把昨天的糧食還回來,自己出城去。

泰州城的百姓頓時傻眼了,他們飢一頓飽一頓餓了好幾年,昨天張士誠給他們發的糧食早都被吃進肚子了,哪裡還有糧食還回來呢?況且現在兵荒馬亂,如果出了城,一家老小又能去哪裡?

看著城中百姓慌亂迷茫的反應,張士誠又開始了他的演講,我張士誠乃地藏王菩薩轉世,天命指引我帶著你們走向光明,等我建立了政權,就讓大家安居樂業!家家有飯食,人人又衣穿!現在報名參軍的,每戶可以再領兩百斤糧食!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聽到報名參軍還有糧食領,張士誠的徵兵處瞬間就被百姓圍了個水洩不通。

僅僅兩天時間,張士誠就從一個販賣私煙的國企小職員變成了一個傭兵數千的起義軍首領,當時泰州是高郵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所以泰州被破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高郵市長李齊的耳中,李齊此時正一心想著如何在亂世中謀取私利,所以對張士誠的造反並不在意,只是派了副市長趙璉前去招降,趙璉也是個人才,單槍匹馬空口白牙就把張士誠忽悠暈了,當即宣佈歸順朝廷,可惜沒幾天張士誠就反應了過來,你他奶奶的招降我,居然連一官半職都不給我,於是二話不說就宰了趙璉,連夜率領他的幾千人馬攻下了興化市,殺了興化市的朝廷官員和地主老財,開倉放糧故技重施,很快張士誠的兵馬就擴充到了一萬人。

連續攻下了兩座城池,張士誠也終於入了朝廷的眼,下令由李齊帶著委任狀去勸降張士誠,張士誠得知李齊帶著委任狀過來,欣喜萬分,盛情款待,酒過三巡,接過委任狀時張士誠才發現,朝廷給他的官職居然是個“萬戶”?所謂的萬戶,其實就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權利還沒有被他宰了的鹽警丘義大,類似於孫悟空的弼馬溫。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芝麻官

酒勁上頭的張士誠當時就怒了,一劍便刺死了一臉迷茫的李齊,而後火速著急兵馬,連夜奔襲佔領了高郵,第二天故技重施,開倉、放糧、徵兵,當時張士誠怒意難消啊,既然朝廷看不起我,那我索性就在高郵稱王!

公元1353年,張士誠自稱“城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

張士誠得意忘形了,他忘了朝廷的圍剿政策——優先攻擊敢稱王的造反團伙。

公元1354年,樹大招風的張士誠終於被朝廷盯上了,大元帝國派出了宰相脫脫率領百萬大軍圍剿張士誠,張士誠看著高郵城外密密麻麻的元軍,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誰讓自己嘴賤要稱王的,看看人家隔壁南京的朱元璋,勢力比自己大不說,因為沒有稱王還能肆無忌憚的猥瑣發育!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脫脫已經放出了話,不接受張士誠的投降,一旦城破就屠城!全城男女老少一個都不放過!以儆效尤!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張士誠徹底絕望了,高郵城內的百姓也徹底絕望了,但是天無絕人之路,脫脫要屠城首先要破城,如果城不被攻破,那麼久無法屠城,在這種邏輯指引下,高郵城內居然上下一心,竭力對抗城外的元軍,人民的凝聚力是偉大的,也是不可戰勝的,脫脫的百萬大軍圍著高郵整整打了數月都沒有破城,此時高郵城內的糧草已經告急,張士誠開始阻止死士準備突圍,雖然幾千人去突圍百萬人的包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可剛剛做了突圍動員,城外的元軍就紛紛撤退了。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原來脫脫帶著百萬大軍圍剿叛亂,結果數月都沒有捷報傳到朝廷,所以朝廷中有奸臣進了讒言,說脫脫帶百萬大軍一直圍而不剿是想謀朝篡位,元順帝連發數道聖旨要求脫脫班師回朝,沒有辦法,脫脫只能撤軍,臨走前放了狠話,只要我脫脫在一天,就勢必要屠滅整個高郵城,結果脫脫回京的半路上就被元順帝賜了毒酒掛掉了。

人算不如天算,張士誠靠著年號“天佑”,活活耗死了脫脫,解了高郵之困,此時,張士誠明白了一個道理——狡兔三窟,作為一個王者,不能只有一城一池,於是便召集人馬開始攻城略地,從1355年開始,先後攻克了南通、常熟、蘇州、湖州、松江、常州,期間二弟張士義被亂箭射死,張士誠悲痛之下遷都蘇州,以蘇州承天寺為王宮,將寺廟中的銅佛像全部融化冶煉錢幣,穩定經濟市場,鼓勵教育廣招人才,將施耐庵、羅貫中等文人召集到麾下,讓他們寫革命小說,從輿論和思想意識層面鼓勵人民起義反元,減輕屬地農民的賦稅,均分了地主老財的田地,鼓勵生產,沒幾年張士誠便成了起義軍中最為富有的人。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此時,隔壁的貧農朱元璋看到富得流油的張士誠頗為心動,但是此時的張士誠軍事實力和自己也不相上下,於是貧農朱元璋寫了一封信,讓謀士楊憲將信送給張士誠,內容無非就是我朱元璋非常仰慕你張士誠,我們都是農民起義軍,又是鄰居,所以大家要和睦相處,互通有無,你看我們能不能做點生意,讓我朱元璋買點你的糧食?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張士誠看了信後瞬間就不開心了,我好歹是個“誠王”,你居然拿我和你這種不敢稱王連飯都吃不飽的土包子比?二話不說就扣了楊憲,還作死派出水軍進攻鎮江,結果被徐達擊敗,朱元璋隨即就開始反擊,派出徐達和湯河進攻常州,張士誠趕緊派兵救援,結果大敗還損失了兩員大將,於是慌忙寫信給朱元璋求和,表示願意每年給朱元璋二十萬石糧食、五百斤黃金和三百斤白金,朱元璋回信要他限期釋放楊憲,每年給五十萬石糧食就可以了,結果張士誠自動忽略了朱元璋的回覆,也沒有繼續搭理朱元璋。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朱元璋左等右等不見張士誠回覆,也明白自己被張士誠耍了,於是命令徐達帥兵進攻常熟,常熟的守將正是張士誠的三弟張士德,按理說張士德也算是作戰勇猛頗有謀略的大將,深受張家軍的愛戴,可惜他對戰的是一代名將徐達,所以幾個回合過後,張士德就被徐達給活捉了,得知三弟被逮住了,張士誠非常鬱悶,而朱元璋此時先通過張士德收編張士誠,張士德知道朱元璋的計劃後,二話不說就在大牢中絕食而亡,同時寫了一封遺書給張士誠,讓其歸順朝廷。

張士誠是一個重感情的人,遵從三弟遺囑歸順了朝廷,被朝廷封為太尉,手下的文武官員也相應封了官職,張士誠雖然不在稱王,但是他的土地和武裝都是原班人馬,此時江浙行省的副省長達識帖睦邇看中了張士誠的勢力,開始拉攏張士誠,用張士誠的勢力為自己清除政敵,作為回報,達識帖睦邇經常在元順帝耳邊唸叨張士誠的忠誠,而張士誠歸順朝廷後,每年都會給朝廷進攻糧食十一萬石,大大緩解了元大都的饑荒,故此元順帝大手一揮,賜給了張士誠龍衣和御酒,看著黃燦燦的龍衣,張士誠又開始作死了,直接要求元順帝給自己封個王來耍耍,元順帝當然不鳥他,結果張士誠不開心了,第二年就拒絕給朝廷進貢糧食。

到1360年9月,張士誠又準備繼續造反,囚禁了靠山達識帖睦邇之後,自立為吳王,封四弟張士信為左丞相,同時廣納人才重視生產,吳地自此之後多年沒有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經濟逐漸復甦,沒多久,張士誠的統治機構就開始腐化,文官整天踢球賭博,武官每日尋歡作樂,張士誠也在燈紅酒綠中夜夜笙歌忘乎所以。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公元1361年,陳友諒聯絡張士誠,想要上下夾擊一舉覆滅朱元璋勢力,張士誠一口答應,結果出工不出力。

公元1363年,陳友諒再次聯絡張士誠,想要上下夾擊一舉覆滅朱元璋勢力,張士誠依舊一口答應,結果依舊出工不出力。

公元1366年9月,肅清了陳友諒勢力的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二十萬大軍討伐張士誠,張士誠終於清醒了,朱家軍先後打下泰州、通州,包圍了高郵,張士誠帥水軍逆流而上準備支援高郵,結果被朱元璋帶兵打跑,徐達順勢一舉拿下了高郵和淮安,到了年底,除了王都江蘇之外,張士誠所有的城池都已被朱元璋攻克。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張士誠再一次被圍城,而這一次圍他的不是那個腐朽的朝廷,而是當時最大的軍閥朱元璋,1367年7月,江蘇城內已經彈盡糧絕,張士誠宅心仁厚,不願意殺人而食,於是整頓了一萬禁軍,準備突圍。結果出門就遇到了常遇春,一萬人馬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殺了三千,剩下的七千人慌不擇路往城門方向跑,大部分都掉進了護城河中淹死了,就連張士誠也掉進了護城河,好在被親兵及時救起,送回了城內。

休養了十幾天,張士誠緩過了勁,又整合了三千兵馬,準備決一死戰,出於玩命心理,張士誠這三千兵馬竟然銳不可當,正面硬剛常遇春,把常遇春的部隊打的落花流水,眼看就要衝破封鎖突圍而出了,此時蘇州城牆上的張士信居然鳴金收兵,理由是在城牆看到張家軍打累了,還是撤回城裡好好休息休息再突圍......

張士信的這次作死,讓張士誠再也沒有膽量出城作戰。這次作死也徹底破滅了張士誠突圍的機會,因為上次差點入圍讓常遇春又增調了數萬軍隊過來圍城。

形式已經如此危急,但張士信依舊作死,大白天在城牆上設宴取樂,美名其曰未將士鼓舞士氣,將士們很多都吃不飽飯,你一個人在城牆上大吃大喝?結果樂極生悲,朱家軍一個炮彈打了上來,正中張士信的腦袋,腦漿崩裂一地。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得知唯一的四弟張士信身死,張士誠反而平靜了很多,找來了老婆劉氏,老婆劉氏不願意成為張士誠的累贅,於是抱著兩個孩子跳進了火海自殺了,看著葬身火海的妻兒,張士誠萬念具燼。

第二天,朱元璋便派張士誠的舊部入城勸降,希望張士誠放棄抵抗,張士誠不忍看著滿城百姓為自己陪葬,於是便跟著勸降之人走出了蘇州城,一路絕食抵達南京,後乘人不備上吊自縊,中年四十七歲。

元末戰亂時期,江浙在張士誠的統治下,經濟、政治、文化、農業都得到很大的發展,窮苦出身的張士誠深知百姓疾苦,所以一再降低百姓賦稅,禮賢下士,吸引了諸如羅貫中、施耐庵等文人的追隨,深受百姓愛戴,在其死後,江浙一帶百姓紛紛為其立碑修廟歌功頌德,為此還被朱元璋所妒,在明朝初期故意增加江浙地區賦稅以警告江浙百姓不得悼念張士誠。

江浙作為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也是元帝國稅收的主要來源地,在張士誠統治下,江浙停止了對元帝國的賦稅繳納,導致元帝國沒有足夠的糧草圍剿起義軍,牽制了元朝軍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元帝國的覆滅,為元末農民起義的成功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張士誠墓位於蘇州市南施公園,是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三畝有餘。

靠運氣花樣作死,憑骨氣名留青史,揭秘一代人傑張士誠

張士誠墓

縱觀張士誠的一生,被惡吏所逼揭竿為旗,小富即安便自封為王,朝廷圍剿天佑庇護,痛定思痛擴張勢力,結果又是安於現狀被溫水煮青蛙,直到朱元璋的大軍打到大門口才幡然醒悟,唯一突破重圍的生路還被自己的弟弟親手斷送,最後落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可悲可嘆!

本文純屬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