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拿大心理学家云连线:聚焦新冠疫情下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危与机

屏幕快照 2020-04-19 下午2.49.15.png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们对心理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也面临挑战。4月18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联合加拿大多家大学和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共同发起的中国-加拿大精神卫生高峰论坛-“COVID-19疫情下的精神卫生服务挑战”在线上举办。

此次线上“对话”专家阵容强大,并开设了英文原声和中文同声传译两个通道。

屏幕快照 2020-04-19 下午2.49.39.png

论坛中方专家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赵敏教授、王振教授、仇剑崟主任、彭代辉主任、陈俊主任、陈剑华副主任、姚灏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王小平主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主任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胡少华副主任。

加拿大与会专家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Lakshmi Yatham主任和Raymond Lam副主任、卡尔加里大学精神病学系Valerie H. Taylor主任、阿尔伯塔大学精神病学系李新民主任、曼尼巴托大学精神科Jitender Sareen主任、安大略省金斯顿皇后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Claudio N Soares主任,以及渥太华大学工作与心理健康研究所Jian-Li Wang主任。

“目前,全球的正处于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期。”徐一峰教授表示,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有责任、有义务将经验与各世界精神卫生同道分享,“非常时期,我们把线下交流搬到线上,依旧与世界相约。”

中方专家介绍了疫情下民众与医务工作者常见心理问题及采取措施,加方专家介绍了所在省市的疫情和精神卫生抗疫措施。

疫情爆发后,中国的精神卫生医疗工作者迅速响应。做为驰援武汉一线的专家,王振和彭代辉深有感触,他们强调,从病区诊疗、网络会诊、热线电话、健康宣教等多维度精神卫生服务来有效维护公众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加方专家为中国抗疫过程中全面、快速、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点赞,并仔细征询了疫情期间民众心理支持的关键点。

头脑风暴中,专家们谈到,非自愿治疗、疫情期间物质滥用、精神疾病复发等与疫情相关的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院内交叉感染、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精神健康诊疗,以及疫情后期公众精神卫生服务措施等问题,是当下全球精神卫生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多学科联合至关重要,要坚持以科学研究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前行,要重视社会心态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要不断在危中寻机,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双方专家达成共识,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的危机,中国和加拿大专家应建立多渠道定期沟通机制,共享工作经验,共同应对重大危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挑战,并以此促进各方精神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小时的论坛,时间有限,但每次脑力碰撞后留给人们的回味是悠长的。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精神卫生起到了重要的“助攻”作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直秉承“团结、奉献、勤奋、创新”的精神,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发挥自己的医疗特色优势,为重点人群和普通民众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派遣专家驰援武汉和入驻市公卫中心,组建覆盖全市医疗、教育、社会等多领域的心理专家团队,开设心理健康防疫热线,培训志愿者,开展线上直播,打造鼓舞人心的原创歌曲,录制脍炙人口的短视频,撰写精神卫生抗疫纲要和科普书籍,做好院内防疫工作......

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医院投入国际战“疫”线,此前已多次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新冠肺炎防控爱心连线直播、受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邀请面向留学人员录制科普视频。

“健康中国”“健康上海”都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纳入重要举措,徐一峰教授称,经此疫情,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健康促进教育机构应更好肩负起保障、科普的责任,让“大健康”理念进一步落地落实。

作者:乔颖编辑:张鹏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