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这是最好的爱情故事,也是最好的表白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我们仨》

这两天看完了杨绛写的《我们仨》,我是在她去世的时候听说她和她这本书,大概知道是讲他们一家三口的,而他的另一半就是不了解中国文学也肯定听过名字的钱钟书。当时就很好奇,觉得这样一个影响力大的家庭的故事会是怎样的,结果,被塞了满满的狗粮,而且这种秀恩爱不是直白的,是在当事人随意的描述中感受到美好的爱情。

《我们仨》:这是最好的爱情故事,也是最好的表白

书里的杨绛不是传统的女性,她有洁癖,但对烹饪不擅长。钱钟书也不是我以为的个性很硬的人,而是只对工作严格要求,对生活很随意的人。他们两人对彼此的感情都在生活的细节里。

他们第一次吵架是结婚后去英国留学的船上,原因是两人对一个字的发音意见不统一,最后找人核对确定杨绛是对的,但钱钟书不服,两人就定下以后两人有不同意见不强求统一的约定。这个约定之后没什么作用,因为两人之后再也没吵过架,两人基本上心里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并尊重对方。

我最喜欢他们在英国和法国留学期间的故事,因为那时期他们最无忧无虑,没有被太多事情束缚住。两个不会做饭的人想办法做饭,看似黑暗料理的步骤做红烧肉,还觉得很好吃。两人对食物的要求不高,只是不那么喜欢吃西餐而已。两人对生活最大的要求就是有时间读书和写作就行,剩下的时间两人一起散步到处逛,他们称这为“探险”,真是个可爱的人。

钱钟书早睡早起,杨绛晚睡晚起,每天的早餐都由钱钟书负责,其中必备的是两人最爱喝的红茶。他们回国后买不到他们喜欢的那个红茶,就找三种红茶混合在一起做成他们最喜欢的口感。

他们回国后的生活变化太多了,住处都换了好几次,没有几个是像样的,只有最后那个三里河的不知是谁给他们申请的房子是他们住得最舒服,最像家的,他们也是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那些年。

《我们仨》:这是最好的爱情故事,也是最好的表白

书里的杨绛多次称自己为这个家里最笨的,我只能说她对别人没有太多的要求,不求名利,只求过好能读书写作,能吃饱穿暖,能出去散步的小日子。她跟普通女人一样会有一些小心思,因为公公批评钱钟书而生闷气;不想住公婆家,更想回到自己父母家住;因为自己不是占钱钟书的光,而是以自己的身份被邀请参加会议而高兴;为了逃避各种会议,宁愿工资低也不愿意“转正”。

书里的钱钟书没有听说过的那般傲,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慢吞吞,被自己父亲误会训了也不吭声;因父亲的原因没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被误会也沉默;只顾着做好手头的工作,门外事都不管。同时,出去吃饭的时候八卦地听隔壁桌的谈话,猜他们的身份和谈的事情来由。

女儿钱瑗跟着一对热爱读书写作的父母,也热爱读书,工作也很用工,他们往往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各看各的书,但聊天的时候也能聊得很开心,小小的事情也能让他们快乐很久。

杨绛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我看到她的人物介绍里说,钱钟书去世后的十几年里,杨绛每天都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

有人说钱钟书、杨绛、女儿钱瑗这一家三口是抱团取暖的代表,因为他们任何一个单独生活都不能生存。

我不这么认为,三个人都很优秀,但三个人都有烟火气,而不是纯纯的书呆子,可能只是他们太相似了,太和谐了,才给人那种错觉,觉得他们互相离不开。

我看了钱瑗的人物介绍,她其实结过两次婚,第一任丈夫是同学,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自杀了,《我们仨》里提到的对她很体贴,陪伴她到离开人世的丈夫是她第二任丈夫,钱瑗离世后,她的继子继女为她写过文章,说钱瑗人多好,多可爱。(为了有共同话题,但又没耐心看孩子们追的电视剧,偷偷看报纸上的剧情介绍,跟两个孩子聊,经常给他们买好吃的。)这个也解答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对钱瑗是不是晚婚,有没有孩子的疑虑。

《我们仨》:这是最好的爱情故事,也是最好的表白

书里有很多杨绛为钱钟书解释的小段落,比如他被别人误会的某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书里的某个内容实际是什么意思等等。杨绛总是为钱钟书说话,他被误会时她就在心里生闷气,这也是她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所以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她对钱钟书的告白信,让人看了很羡慕他们的爱情。

同时,钱钟书只要杨绛不在身边,都会详细地写日记,让杨绛永远都能知道自己不在他身边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我读到这段的时候直呼好浪漫啊,这也是她那么懂他的原因吧,两人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

书里没有直白地表达爱,只有零碎的生活日常,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天生一对,这一家三口很甜蜜,让人很向往。《我们仨》真的很值得一读,真的很喜欢。

《我们仨》:这是最好的爱情故事,也是最好的表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