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步,是一種境界(深度好文)

​讓步,是一種境界(深度好文)



蘇東坡曾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大,而其志甚遠也。


稍微遇到一點冒犯,就急著跳腳,要擼袖子幹架的人,不算是勇敢。


真正的勇者,遇事不慌,哪怕是受到侮辱,也能控制情緒,笑著讓步,這是因為他胸懷博大,修養深厚,志向高遠。






01


讓步,是一種智慧


古人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和蚌彼此咬住對方,誰也不肯退讓半步,最後被漁翁一起捉走了。


不懂讓步,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一味僵持,只能是兩敗俱傷。


清朝初年,皇太極猝然駕崩,朝堂動盪。


因為沒有太子,各路人馬對皇位虎視眈眈。


其中威望最高的,當屬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


豪格要求立福臨為帝,多爾袞希望自己登基。


兩人軍功不相上下,彼此相爭,朝堂很快陷入混亂。


多爾袞一看這樣下去只能讓清朝走向滅亡,於是退而求其次,同意立年紀小的福臨為帝,自己退居攝政王之位。


一方面化解了二人的衝突,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權力。


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清王朝陷入內亂,穩定了國內的局勢。


讓步,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面對人生困境,不必魚死網破,據理力爭。


有時候,退一步,讓三分,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






02


讓步,是一種格局


站在樓上,只能看到樓下的垃圾;站在山巔,才能看到萬里長河。


很多時候,格局不同,風景不同,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就不同。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家喻戶曉。


藺相如在瑤池之會為趙國立下大功,回國受賞,地位隱然已在老將廉頗之上。


廉頗心裡不服,揚言一定要給藺相如難堪。


藺相如聽說後,稱病不上朝,儘量避開和廉頗的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不解,藺相如說:秦國不敢冒犯我們,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頗,如果我們倆爭執起來,那就是給秦國機會了。


廉頗聽到後,心中慚愧,揹著荊條上門請罪。


廉頗的視野在朝堂,眼裡放的是個人的得失與榮辱。


藺相如的視野在國家,眼裡裝的是國家的興衰與沉浮。


藺相如的視野更大,格局也就更高,面對廉頗的挑釁,願意讓步,願意妥協。


懂得讓步,是一種格局。


他們不是不愛面子,只是心裡裝著更大的天地而已。






03


讓步,是一種境界


楊絳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一個人的境界越高,越懂得讓步。


他們恭敬謙讓,不爭不搶,自顧自得走在自己的路上。


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在東坡開了一塊地,自號東坡居士。


他白天種地插秧,晚上去黃州城裡閒逛。


一日,他在城裡遊玩,一個醉漢衝出來,撞倒了他。


這個人滿身酒氣,罵罵咧咧地就走了。


蘇軾不以為意,反而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黃州的磨礪,讓蘇軾變了。


他不再執著於功名,不再需要那些外在的東西去證明自己。


他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在乎個人的榮辱。


外界的標尺對他已經沒有意義。


他的內心強大從容,所以對爭執一笑置之。


古人說:好爭之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之人,上天與之相讓。


進一步未必有真歡喜,退一步方得自在從容。


懂得讓步,不是懦弱,而是一份智慧,一份格局,一種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