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一說到諸葛亮北伐,很多人都議論紛紛,大家都覺得是諸葛亮一直要北伐才導致蜀漢加速了滅亡的節奏,要是當時諸葛亮能靜下心來好好發展,那麼可能歷史會被扭轉,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要是說政權相對穩定的話,這樣做自然是最好的,但是當時曹魏實力蒸蒸日上,根本不是蜀漢能夠比的。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當時的曹魏可以說是拿到了大部分的天下,而蜀漢就一個益州,曹魏的人口都發展到了四百多萬,而蜀漢卻只有不到一百萬的人口,包括在兵力上也和曹魏差的不是一丁半點,等於四分之一,就在當時冷兵器,你幹不過人家,只能是從人口和你的佔地面積上去比,可是和曹魏差的那麼多,真的要休養生息,是很不現實的,曹魏可以這麼做,但是蜀漢不行,你本身就比人家差得遠,你在不努力,更是落後很多。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因此,你要是不去攻打,就在那裡發展經濟,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這樣很容易吃敗仗,而主動出擊,或許會有那麼一點勝算,所以北伐是最好的選擇,能夠幫助當時的蜀漢穩定政權,要是真的修生養息,蜀漢天下大亂,蜀漢內部也比較混亂,分為荊州,東州和益州這三個勢力,第一個是劉備帶過去的,第二個是劉璋等人的,第三個就是本身就在這裡的,但是他們也是最受欺負的。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一開始劉焉帶人來到益州這邊,益州是根本不歡迎的,也是劉璋去了之後,這才有了地位,後來劉備又來了,就和東州一起打壓益州,甚至還和吳懿妹妹結婚。等到劉備去世後,益州終於耐不住性子了,開始叛亂,這個時候是諸葛亮把他們平定的,而另外一邊,因為有東吳的挑唆,也開始叛亂,諸葛亮最後殺了常房,可事情照樣沒解決,最後還是沒控制住叛亂。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還是最後帶兵才解決的,因此益州是不團結的,本身對劉備統治很不爽,諸葛亮要是繼續不北伐,那麼後面一定會讓蜀漢內部發生矛盾,只有不斷北伐,才能控制益州,讓東州和荊州好好發展,而且諸葛亮去打曹魏,也是為了告訴東吳,他倆是統一戰線的,要是蜀漢不打,那麼東吳也會挑起矛盾,不覺得蜀漢和他是一家。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就在劉禪當上皇帝后,就和東吳一起開始對抗曹操,後來孫權當了皇帝,諸葛亮還去慶祝,想著怎麼先把曹魏幹掉,然後在一起坐擁天下,所以諸葛亮北伐並不是衝動的,他是真正為了蜀漢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