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股票繼續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累計漲幅嗎?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反覆重申三次:不是推薦股票,更不是推薦買賣!不是推薦股票,更不是推薦買賣!不是推薦股票,更不是推薦買賣!僅僅是交流投資思想和投資邏輯。

近期,不少球友與老榕樹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藍籌白馬不錯,都知道好,比如茅臺、五糧液、海天味業、中國平安等等,但提出最多的問題,或者說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累計漲幅太大了,因為累計漲幅太大,所以賣了,因為累計漲幅太大,可望不可即,還有就是累計漲幅太大了,認為到頭了。

這裡就牽扯出一個問題,股票上漲,尤其是長期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什麼支撐了股票長期上漲了?

業績,毋庸置疑是業績。股價長期上漲的最有力支撐,只能是業績!

這個道理,相信很多投資朋友都知道,但是到具體的股票投資上,或許這個邏輯就會變得似是而非。

關於美股,老榕樹之前已經有過論述,今天重點談談a股企業。

我就拿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來說,如果從2004年1月開始計算,一直到2019年12月,在過去的15年裡面,貴州茅臺股價的漲幅是271倍多,格力電器是135倍多,伊利是33倍多。如果站在淨利潤的角度看,茅臺的淨利潤漲了60倍,格力漲了78倍,伊利漲了32倍。

以茅臺為例,在過去的15年裡,多數時間,你如果賣掉茅臺,就大概率接不回來了,而每一次高點後,總有更高點,每一次最大累計漲幅後,還有更大累計漲幅。

而從上漲的邏輯上看,淨利潤能夠更快更穩健上升的企業,往往更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溢價,市場的放大效應往往更大。

但是如果受到市場週期的壓制,只要企業能夠扛過這個週期,且還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往往在大週期反轉的時候,依然能夠從市場獲得補償“漲幅”,格力和招行就是最典型。

2011-2014年,格力和招行受到大週期壓制較為明顯,但是因為企業硬朗,始終保持了相應的業績增幅,但是股價一直被壓制,估值也長期處於低位,很多雪球大V撐不住都放棄了,結果15年後,開始啟動,一飛沖天,現在看,股價這個東西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只要業績到位,總有跟上的時候。

同樣,如果沒有外部因素的壓制,尤其對於一些快消品領域企業,只要業績能夠保持穩健增長,股價持續創新高,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茅臺就是典型,過去十幾年都是這個邏輯,未來也應該是這個邏輯。很多牛股也多是如此,還記得老闆電器嗎,上市以來業績的高增長,帶來股價就是持續單邊拉昇,而且估值也高,持續多年,每年都是累計漲幅大,但是業績增速一下來,股價立馬變臉,這也是個很好的佐證。

所以,與其關心累計漲幅的大小,不如關心公司業績的變化,只要公司的業績持續穩健增長,累計漲幅制約股價就是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