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像學霸一樣沉迷學習、效率超高?看完你就懂了!

怎麼才能像學霸一樣沉迷學習、效率超高?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自習課上我思緒翻飛,學霸們卻能專注刷題?

為什麼我一天到晚昏昏欲睡,學霸們比我晚睡早讀還能精神抖擻?

為什麼別人聊個遊戲我都能high到不行,學霸們對很多誘惑卻能無動於衷?


說到底,學霸們都有著超強的自律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看完這篇以後,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

沉迷學習第一式:自制力


很多學霸身上,往往表現出非常強的自制力,願意為了一個既定的清晰目標,去持續付出努力和代價。


他們往往非常清楚自己當下做的事情,將會產生的無論是心理上和現實中的利弊,還是短期和長期的利弊,並且能夠克服短期的誘惑,把計劃高效率地執行下去。


實際上,很多學霸同樣喜歡追劇、網購、打球、熬夜打遊戲,自制力在他們身上並不是表現為一心學習而沒有任何娛樂和放鬆,而是他們能很好地權衡娛樂放鬆和學習之間的利弊關係,在其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即不會造成短期的疲勞,又不會影響長期的學習。


要成為一個自制力強的人,需要具備兩種品質:


第一,具備明確的目標:這是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反覆強調的一點;


第二,對利弊權衡非常清晰:能很好地權衡短期利弊和長期利弊,心理上的利弊和現實中的利弊。


人實際上都是對短期利弊非常敏感的生物,但是卻容易忽視長期的利弊。


比如高考前,即便是最學渣的同學也知道要臨時抱佛腳,但是回到一兩年前,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或者說忍受學習這個“痛苦”過程的重要性。


因此,自制力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牛逼就會放肆,但聰明就是剋制。”


2

沉迷學習第二式:外製力


個人的自制力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對於心智尚不成熟的高中生而言。那麼就需要尋找外部的制約因素,來幫助計劃的執行。


對高中生來說,最主要的外部制約因素,來自學校。很多奉行軍事化管理的高中往往都是在外部制約上下功夫,再加上科學的管理和強大的教研體系,很容易就誕生稱霸一省的超級中學。


靠外製力保證計劃的執行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即受制約方的認同感。比方說河北的學生,從小學就被潛移默化“上H中就能上好大學”的觀念,也清楚地知道這樣的一種外部管理是有效的。


相反,很多時候家長想管管學生,往往被一句“你不懂”給噎回去了。原因就在於,學生往往不覺得家長是真的懂他的學習狀況、不覺得家長真的瞭解他的學習計劃,甚至覺得家長是在橫加干預自己的複習進度。


只有當學生明白學校和家長的能力、目的和對自己實際情況的瞭解,那麼外部制約才不會演變成一種對抗,而成為一種良性的制約。對於家長來說,就需要多做功課去了解孩子學習的許多細節,包括遇到的具體問題、當前的學習複習計劃。


此外,除了強硬的外部制約,尚且存在一種軟性制約,即群體壓力(Peer Pressure)。


當身邊存在一群有相同目標和相似計劃的同儕的時候,當他們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付出努力的時候,置身於其中的個體也更容易向他們看齊。所謂的“學習風氣”大抵就是這一回事。


一天當中,完整的學習時間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非常重要。如果碎片化時間過多或是精神狀態長時間欠佳都是有問題的,前者說明自制力和外製力有問題,後者則說明身體狀況跟不上學習進度。


3

效率超高第一式: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一些學生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一到晚上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嗜睡的疲勞期,不能長久地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狀態。


除了精細化地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考慮如何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使得自己能夠在高強度的學習工作當中保證效率。


讓自己保持精力充沛的方式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休息、飲食、運動。


1.休息規律


第一,保證最少的睡眠時間。長期來看,在高強度的學習工作下,每天至少應當保證6小時的睡眠。即便到了高三,“6點30分起,12點鐘睡”的作息並不難保證。


第二,作息應當儘可能規律。週末不必賴床、考前不必熬夜或者特意早睡,儘可能讓自己的作息趨於規律化。因為對於身體來說,每一次的調整作息都要耗費額外的精力,想想週末賴床過後起不來的週一和考前特意早睡反而失眠的經歷就明白了。


第三,午間休息。午間休息並不完全不等於睡午覺,而是說在午間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放鬆(午睡、閉目養神、冥思),或是選擇低強度的學習(比如閱讀課外書、練字)。對於沒有午睡習慣的學生,沒有必要為了休息而去休息。


第四,週期性計劃性的放鬆。在完成一個相對長期的學習計劃或學習週期(如月考、質檢)後,在開始下一個學習計劃或學習週期之前,可以有計劃性給自己一段時間的放鬆。但放鬆不等同於放縱,如果“放鬆”過後身體更加疲勞,則需要調整放鬆方式。


2.運動鍛鍊


運動本身雖然是消耗能量的,但是保持規律性的運動能夠激發身體活力(增強心血管功能、增強抗壓能力)。


對於高中生來說,課間休息時候踢毽子、打羽毛球,晚自習下課5分鐘的慢跑,既不花時間也能保持身體的活躍機能。即便是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經過1~2星期的慢跑也能夠很快感受到精神狀況的好轉。

歸根結底,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能夠減少精力的消耗。


4

效率超高第二式:專注一件事


很多人認為同時進行多任務能夠提高效率,事實上,這隻適用於少數簡單而瑣碎的事務。對於高強度的學習而言,應當儘可能地保證每個時間單元專注同一件事。


如果讓一個人左手畫圓的同時,右手畫方,他會不自覺地“一段圓、一段方”交錯進行,看似“同時畫圓畫方”,實際上不過是“圓方交替”的一個過程。人類的大腦實際上並不擅長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多任務實際上是不過是在不同的單任務之間快速切換。


不僅如此,對於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來說,在切換的過程中大腦需要更多的預熱時間,不同的任務也會相互干擾,注意力被不斷的切換所分散。事實上,多任務不僅增加了完成任務所需的總時間,也降低了學習的效率,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


避免分心走神,有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創造穩定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習不會受到無關的因素干擾。零食、水果、小說、電視和電腦都應當儘量避免出現在學習的環境中。此外,儘量保證自己的學習區域、書房、書桌乾淨整潔。


第二:將學習區域儘可能與生活區域、娛樂區域保持相對獨立。一個獨立的學習區域能夠保證自己不容易輕易過渡到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即便短時間的脫離學習狀態,也能夠較快速地回到學習當中。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在假期,一些學生也習慣到圖書館、學校的自習室學習。


第三: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學習過程中蹦出來的種種想法,如果是無關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學習過程中即可;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計劃本),學習單元結束後儘快去處理。


5

效率超高第三式:拒絕等待


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短期收益,而忽視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看到收益的任務,比如背單詞、總結生物課本知識點、堅持鍛鍊減肥等。每當面臨相對複雜和枯燥的任務時,就更容易被其它誘惑所幹擾。


避免拖延的辦法,首先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計劃,但更進一步,需要拒絕等待。


很多人喜歡等到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有時不過是心理節點)再開始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還剩一小時作業也寫不完,不如等到明天早晨再做”、“月底考試,考前一週再複習”、“等放暑假,我就能好好補英語了”。


決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標準,永遠是這件事情對自己短期的和長期的、現實的和心理上的價值,一拖再拖或是總要等到某一個特定時間點再開始,只能說明這件事情在你的心裡並沒有那麼重要。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惰怠、抗拒和逃避現實,讓開始一件事情變得異常困難。


如果一件事情足夠重要,那麼完成它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馬上、刻不容緩地投入到這件事情當中。


至少,邁過最初的這個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