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提到宋代的蘇軾,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的詩詞成就,他的詩詞豪放大氣,人們頌揚他為“千古第一文人”。蘇軾之於宋的影響,一如李白之於唐。

蘇軾的才華得到過賞識肯定,也遭到過嫉妒排擠。他在人生之際,有過順風順水的酣暢時刻,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被貶外調遭遇。蘇軾面對命運的波瀾,他始終寵辱不驚,用豁達的胸襟、樂觀派的作風,活成了別人眼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常覺得人生不幸,那麼不防讀一讀蘇東坡,在他的身上,你會汲取到一種向上的精神與力量 。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年輕的蘇軾科舉成名後,開始步入仕途並看盡官場險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中秋》

這首詞是蘇軾被調配到密州時,寫給弟弟蘇轍的。月圓之際,清冷的秋夜,他思及遠方的親人,不能相聚團圓,無限感慨,便寫下此篇以表達對手足的思念之情。

蘇軾原本出生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蘇洵為他取名蘇軾,“軾”就是車前的扶手,希望他長大後可以安分守己,雖默默無聞,卻也一生安穩。豈料蘇軾長大後卻名揚天下,步入官場,官至翰林,風采翩翩,以至於遭人嫉妒陷害,一生都在沉浮起落中渡過。

年輕的蘇軾,曾和弟弟蘇轍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奔赴汴京參加科舉考試,他才華出眾,文筆大膽靈活,最終金榜題名,並得到歐陽修的賞識,他的文章漸漸播散於天下。可以說前途無限。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蘇軾開始步入仕途,在地方為官期間,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善事。但是他的才華也遭到嫉妒和排擠,每遇提拔之際,就會有人出來提出異議。“軾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也就是說,蘇軾的才華太大、太高啦,以後自然會被朝廷重用的,現在只需要好好培養就行了。言外之意——你先到基層好好鍛鍊去吧,該幹嘛幹嘛。

可以說,他的傾世才華,既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痛點。

蘇軾性情率直,敢於直言進諫,因此他還容易得罪人。王安石變法期間,他就曾上書直言,認為變法應該循序漸進地進行,而不能操過之急。因此,他得罪了變法派一方,他們無中生有,誣陷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暗中走私牟利。無奈之下,蘇軾便被從京城外調到地方做了通判。

蘇軾與弟弟蘇轍感情很好,兄弟手足情深,兄弟兩個經常互相鼓勵對方。蘇軾本想讓自己和弟弟能夠離得近一點,這樣,就能夠互相多一些走動。他於是上書請求恩准,沒想到朝廷裡的人們依舊對他心存芥蒂,結果他被調往到了離弟弟更遠的地方。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曲《水調歌頭.中秋》,是他清冷的心境,也是對親人的美好祝願。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官場沉浮起落,蘇軾最難時曾經入獄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寂寞沙洲冷》

蘇軾歷經官場沉浮四十餘載,經歷了無數大風大浪。他不斷地被調動,有時也被朝廷召回。但時間不長,便又被迫離開。仕途茫茫,前途未卜,見慣了冷暖的他,越發變得曠達起來。

宋朝有名的“烏臺詩案”,就是有人聯合起來為迫害蘇軾而進行的一場饞毀事件。這是北宋時期影響最大的一次文字獄。蘇軾被關進深牢大獄。瞭解蘇軾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是被人陷害栽贓了,於是暗中給他求情,就連退休的王安石也派人傳書給皇帝,請求不要殺害了蘇軾。蘇軾最終被釋放出來,但幾乎幫他求過情的人都受到了牽連,並被朝廷懲罰發落。這讓蘇軾心中滿是內疚和不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蘇軾的弟弟曾說:“蘇軾何罪?獨以名太高。” 是的,蘇軾的才華就是因為太引人注目了。

喜歡蘇軾的人,被他的才華吸引而心生敬佩,只有胸懷萬卷書的人,才會把文章寫得如此精緻通透。也只有心地單純的人,才敢於直言不諱,不去考慮和計較個人的得失。嫉妒蘇軾的人,視他的才華為毒藥,總想置他於死地。以拔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被貶黃州的蘇軾,遠離親人和朋友,無盡的寂寞和悽苦伴隨著他。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在詩中抒發落寞的情感。縹緲的孤鴻,寂寞的沙洲,而他卻是那個“揀盡寒枝”的人啊!

春風得意時,他也曾被朝廷召回,官位不斷上升,最後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官階正三品。他紫袍加身,並侍讀小皇帝,這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了。他那時成為人人仰慕的三品大員。

但當朝廷變故之時,蘇軾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他們對他進行瘋狂的報復和迫害。蘇軾很快就被貶出了京城。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經歷過喪妻、喪子之痛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記夢》

蘇軾的一生充滿坎坷,但他有過美好的感情生活。他的生命中擁有過三位女子的深情。

他的第一位妻子叫王弗,頗有才情。她知書達理,溫柔體貼,伴他左右,紅袖添香。她是他的賢內助。兩個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十一載,夫妻感情很深厚。蘇軾遠在密州時,王弗卻在家鄉病亡。遠在密州的蘇軾,悲痛萬分,他在夢中見到了自己的妻子,回想起他們年輕時候的樣子,那些美好的時光與眷戀,讓他悲傷的感情難以遏制,提筆寫下了這首《江城子.記夢》。

仕途的打擊與妻子的亡故,似乎是在印證著那句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倘若不是蘇軾這樣的胸襟和氣魄,不知道有誰會挺得過這生活的壓迫和打擊。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王弗在蘇軾心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她是蘇軾刻骨銘心的初戀,她不僅美麗,而且讀過詩書,對事物有著自己的見解。這幾乎是其他女子所不能及的,儘管後來按照王弗臨死前的囑託,表妹王閏之嫁給了蘇軾,替她照顧蘇軾和年幼的孩子們。王閏之是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她視孩子們如己出,重新給了蘇軾家的溫暖。

閏之沒有表姐的才華,但她樸實勤勞,任勞任怨地打理著家裡的一切事物。他和蘇軾是柴米夫妻,平淡的相守中,這份感情倒也顯得彌足珍貴。閏之追隨蘇軾二十五年,共同面對政治命運的波瀾。在艱苦的歲月中,閏之的陪伴,溫情而長久。閏之最後也是身染疾病而亡的。

朝雲是蘇軾的侍女,陪伴身邊多年,“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他將朝雲收為侍妾。顛沛流離的生活清苦不堪,朝雲沒有半句怨言。她還懷孕生了一個孩子,蘇軾曾寫下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老來得子的蘇軾希望孩子做個平凡之人,平平安安度一生。豈料,這個嬌弱的孩子卻在他易職的途中,中暑身亡了。初為人母的朝雲悲慟不已。

朝雲對於蘇軾,就像是知己般的存在。她能看出蘇軾的不合時宜,瞭解先生的苦衷和煩惱。很得蘇軾的喜歡。那首《蝶戀花》就是蘇軾寫給朝雲的: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見證著兩個人曾經的歡快時光。

只可惜,朝雲未能抵得過嶺南惡劣的氣候,身體染了瘟疫,竟漸漸體力不支,最後也離蘇軾而去。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打不敗的東坡,從未向生活低頭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素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葉嘉瑩曾說:“蘇東坡是在苦難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物”。

是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有這麼多的不如意,這麼多的人生坎坷,可他從未抱怨過什麼。我們讀他的詩詞,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力量,讀到的是宏大的胸懷和氣魄。

他熱愛美食,自創研究製作的“東坡肉”,汁濃香軟不膩口。他畫得一手好竹,他的《墨竹圖》,支支如箭,令人讚歎。

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看慣了官場冷暖的他,內心向往的是自由美好、無拘無束的生活。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生活的強者,就是穿透了黑暗與痛苦,卻依然堅持做自己的那個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遇低谷,不防學一學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本文作者陳潤,圖據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