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的鳥窩

【鄉間的鳥窩】

賈長遠

李花飛絮入池塘,菜花紅粉潤田間,梨花帶雨湧春潮。這是大好春光時節,除了花兒綻放,千樹萬樹的枝也開始抽芽,長葉。春閒踏青,常背起相機竄到鄉間,找找原生的感覺,尋覓鄉音。

每每舉起鏡頭,隨處可以捕捉到鳥窩。開始還未加留意,拍下來圖個好玩罷了,並不覺稀奇。時間一久,拍鳥窩便成了習慣。當然,我知道無論你怎麼拍,都只能遠遠地把它取進相機裡面,過後翻看把玩,便覺有趣。

來到村裡,過路的老者看見拍鳥窩,湊過來說,這種東西都給它照相啊,多得很,怕你照不起喲!老者有些不以為然地笑笑,繼續趕路而去。牧童雙腿夾住牛背,在泥地裡一顫一顛逍遙而來,見有人照相,倏然跳下,湊到我身旁看個究竟。看到鏡頭裡的鳥窩,嘻嘻嘻笑起來:“真好看!”孩子的臉像一枚圓圓的鵝卵石。

村裡高大的椿樹、皂夾樹、白楊樹上隨處可見枝丫上穩端端地築著一個鳥窩。村公路旁一塊一塊的地裡、房屋四周的石旮旯上,只要是高高的大樹,可尋鳥兒棲息的家園。這些大樹的樹枝這個時候通常光溜溜的,大抵發出的芽還小,鳥窩就分外顯眼了。遠遠地聽到喜雀歡叫,只是不現身影,它們的歌唱散落在村子上空。

這些鳥窩,是喜雀從別處銜來枯枝,一根一根顛搭堆積而成的,這樣的建築雖沒有木匠的釘鉚那般牢實,但是在平常的日子中總是經得起檢驗,日曬雨淋中容得下一家老小。心裡不禁要癢癢地感嘆:要是我能夠住在裡面,也會是冬暖夏涼啊! 是的,它們就住在人們的肩膀上,住在人們的心中,離人們很近,和人同在一個村落。要不我們怎麼能夠看到一棵樹上會有一到三個不等的鳥窩呢。

鳥窩是我們的寶貝,卻一次也沒有端過鳥窩掏過鳥蛋。兒時放牛在田坎之上,飲牛于山塘小道邊,不時會從草叢中飛出一隻麻雀,叫一聲就蹦進雲宵裡去了,無影無蹤。我朝它飛出的地方拍手,打幾個噓哨,裡面沒有動靜。我想裡面定沒有鳥兒了,要不,這隻鳥怎麼這樣放心的飛得老高呢?我看到同伴掏出來的鳥窩,是小麻鵲用松針一絲一絲地織成的,松針密集而錯落有致地交織得這般可愛,和村裡舂糯米麵的石碓窩沒有兩樣。

有時候想想,鳥兒築窩也會和人一樣有一般選擇和設計吧,但又不盡然,會出乎預料。比如說偶爾電杆頂端會看到,這樣的鳥兒也是太隨意了吧,對自己不負責。當然,一般是不會有人爬上去掏鳥窩的。

鳥兒考慮的還是安全第一。走過鄉間,鳥鳴和藍天一樣清麗透明,不染雜塵,不嬌嫩做作。聽起來心情爽朗,舒暢,愜意——不忍驚動它們。無論是春夏秋冬,樹上的鳥兒和鳥窩,都是一幅格調輕快的畫面。而豔陽溫軟的春日裡,鳥兒們和枝芽一起升騰,一起蓬勃,一起張開翅膀,迎接又一個綠葉紛披繁花繽紛的季節。

鳥窩,駐守著鄉間的那份寧靜;鳥鳴,是美麗的鄉音。

鄉間的鳥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