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前不久,一位愛好攝影的文友約我寫一篇關於門的文字,由於瑣事纏身加之身心疲憊,因而一直無從提筆。直到今天才偶有閒暇,我不禁搜索枯腸,極力想打開智慧之門,哪怕是能夠捕捉到一丁點乍現的靈光也好。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說到門,在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天安門、地安門、永定門、大前門、玄武門、凱旋門之類的輝耀古今的雄偉建築,但同時也會浮現出蓬門蓽戶,甕牖繩樞之門及一些唐詩中的提及的柴門。兩相對比,我喜歡前者的雄偉壯觀,金碧輝煌,居高臨下,舉世聞名。但我更喜歡後者的淳樸自然,一派天真,默默無聞,詩意盎然,妙趣橫生。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在古代,門的命運決定著人的命運,出生於什麼樣的門第,也就決定了今後什麼樣的人生,但悲哀的是人卻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這就是人的命運,每個人的命運都充滿了宿命,就如同老杜被狂風揭起的屋頂,亂草在空中狂舞,“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著飄轉沉塘坳”,如此而已。想當初,晉代門閥制度森嚴,許多俊傑才彥難以受到重用,只能飄零江湖承受悽風冷雨,甚至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不平現象,左思心懷憂憤寫下了《詠史》“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以示反抗,但也改變不了當時的嚴重的社會現象,就如同一根蠟燭的光亮抵抗不了極地的嚴寒,充其量只能露出一豆燈光,給人一絲慰藉罷了。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但世間本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門閥制度也不可能永久存在,長生不老只會出現在中國神話傳說當中。“紈絝子弟少偉男”,許多世族大家子弟在門第的光環下日益滋生出許多不良嗜好,鬥雞走馬,尋芳獵豔,最終作繭自縛,玩火自焚,難以善終。反而倒是一些家貧如洗的子弟受不了命運的捉弄,逼迫自己拼命用功,頭懸梁錐刺股,焚膏繼晷,夙興夜寐,發奮圖強,他們的人生軌跡猶如一座內涵豐富的孔廟,踏過金聲玉振坊,步入欞星門,穿過畔池來到大中門,經過魁星點鬥,終至大成,從而實現了從“草根”到“公卿”的飛昇,匡扶江山社稷,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絕地逢生,青史留名。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我從小生活在鄉間,雖然家家戶戶都有門,但一律都是黑黢黢的,毫無一點氣派,門除了夜晚會用門閂閂上,其餘時光中大多都是開著的,哪怕是出門幹活也不例外,一家到另一家幾乎是暢通無阻,門上雖然都有鎖,但不常用,一年裡難得用上幾回,即便是鎖上了,其實也是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的,用力一腳即可踹開,但那時的鄉間少有陌生人到來,民風極其淳樸,幾乎不存在各種偷盜現象,鎖也就掛在門上做個樣子罷了。在我的家鄉,前二三十年,是隨時都會有陸游詩中“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那樣的場景出現的。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鄉間的一切都變了,所有的美好都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蕩然無存。如今回到家鄉,再也找不到兒時東家玩了到西家,彼此之間沒有絲毫隔閡,敞開心扉,秉燭夜談,推心置腹,顧慮全無,笑容寫在臉上,恩誼刻在心間,雖然物質享受不多,談不上鮮肥滋味之享,但內心滿滿的都是愛與感動。可如今,人與人之間早已高牆林立,顧慮重重,你提防我,我算計你,彼此之間帶著面具,人前慈眉善目,人後咬牙切齒,口蜜腹劍,笑裡藏刀。小洋房越蓋越高,圍牆越來越堅固,大門越來越氣派,鎖越來越高級,電視機與手機越來越高檔,反之笑聲與歡樂越來越少。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這些變化主要還是從心開始的,所謂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是也。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戰,殺人如麻,繼位之後,身體羸弱,內心變得更加惶恐不安,傳說他每天晚上總是噩夢連連,不是仇敵前來討債,就是惡鬼在拋磚擲瓦,鬼哭魅號,夜不得寧,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位及九五,至高無上。但白天辦理朝政,日理萬機,夜晚又飽受失眠的啃齧,他本來就羸弱的身體越發吃不消了。最後實在無法,他只得派心腹將領在每天夜晚在門口守衛,輪到其他將領守衛都無濟於事,唯獨尉遲敬德與秦瓊二人守衛時才能心猿歸林,意馬有韁,安穩入睡,這可讓兩位大將苦不堪言,後來索性想個辦法把二人的畫像貼在宮門上,竟然也能睡個好覺。唐太宗遂封二人為門神,此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依然方興未艾。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人最怕的就是內心出問題,我去年教到一個學生,據說在初中成績很好,一直穩居全校前十名。但從高中開始,受了幾次挫折,她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鐵盧,以往雖然家徒四壁,母親患有精神病,但自己還有成績可以驕人,而現在卻連這麼一丁點資本都已喪失殆盡,她漸漸地向外界關閉了它的心扉,她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懷疑周圍的人,懷疑周圍的一切乃至整個世界。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自此,溫暖的陽光再也無法進入她的內心,她的內心世界早已面目全非,天崩地坼,越來越缺少靈性,直至後來任憑內心變成荒原,變成沙漠,變成鹽鹼地,變成戈壁灘。她從全校赫赫有名的班級轉到我們最後一個層次的班級時,已經精神恍惚,連正常的學習生活都難以自理了,最終別無選擇的她只能把生活重心從學校轉到醫院,並一直在各家醫院之間輾轉奔走,但也絲毫未見好轉,前三個月回校辦理休學手續,看著她一臉的茫然與憔悴,真讓人心疼。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古人云“哀莫大於心死”。在如花似錦的年齡因為過早關閉了心扉而凋零枯萎,關閉了心門,結局令人惋惜,我多麼希望她能找到一把神奇的鑰匙,擰動自己內心鏽跡斑斑的鎖芯,敞開心扉,讓愛的陽光與雨露慷慨進入,讓理想的種子發芽破土,拔節生長,生機無限,春暖花開,奼紫嫣紅。我多麼希望下一次再見到她時能在她臉上看到久違的笑容,看到她學會用稚嫩的肩膀重新扛起生活的重擔,笑對人生,笑迎風雨。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我自二十三歲開始醉心於文學,如今已是二十年過去,卻彷彿只是彈指一揮間,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依舊做著文學的黃粱美夢,日夜不停的扣響繆斯之門,我多麼希望有一天繆斯的智慧之門會轟然打開,智慧女神能給我一點靈感,哪怕只是一點點,我也會感到心滿意足,不枉此生。

門的遐思 文/吳俊超 圖/陳幫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