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正經的按功分封的諸侯,怎麼在戰國初期會被山東亂臣賊子上位的諸侯國所鄙視?

歷史小知


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討論。

問題的由來

這個問題的提出,可能是根據《史記》的《秦本紀》計述秦孝公變法時期有這樣兩句話:

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首先,我們看看,這是描寫的誰的體會呢,是秦孝公,秦孝公是秦獻公的繼承人,秦獻公曾經在魏國避難。此前,魏國曾經趁秦國內部不穩定奪取了黃河以西的一些地盤。當時的魏、趙、韓、齊都是大夫升級為新諸侯,內心都有十分強烈的發展需求,都很餓。秦師隰作為敵國逃亡繼承人,在魏國受到的冷暖是可以想象的,尤其是魏國已經處於從巔峰下落的時節,很多庸人上位。

秦國由來及殉葬制度的影響

秦人本是商朝的臺柱子,周滅商後,其中一支流落到農牧交界地區,作為周的附庸,一切遵從周的規矩。所幸,秦人很有韌性一直保持種族存在,將近300年,摸爬滾打,練就一身橫練功夫。

早晚熬到周幽王因離婚事件拆了自己的臺柱子,西周樓塌了。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周王室還沒有那麼容易退出歷史舞臺,秦襄公果斷幫東方諸侯擁立新的周王室繼承人。新周王做個順水人情,跟秦人說野人搶佔的那片地盤你要能收回來就是你的了!秦國從此有了諸侯的資格,經過襄公、文公兩代人的努力,秦人把野人佔的周人地盤都搶過來,岐山以東的地盤送給周王室,岐山以西的地盤和當地遺留的周人歸秦國所有。也就是說,從秦文公開始,秦國地盤上已經是秦人和周人混居了。

秦人也跟東方諸侯一樣經過春秋的動盪,秦國地盤擴大的同時,也有一些歷史的逆流:秦君恢復了殉葬制度。這一逆流,讓秦穆公的功業如流星劃過天空,沒有產生持續挑戰中原的力量。秦國見東出無望,把重點放在西方,被晉國封印在黃河以西,三百多年。

然而,殉葬制度限制了秦國擴張同時也給秦國帶來與東方諸侯不同的情況:沒有形成楚國那樣挑戰君權的公室家族,也沒有形成晉、齊一樣的專權卿大夫。

秦國的殉葬制度讓秦國成為異類,遠離的普世主義的大營。然而,隨著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日趨激烈,秦國逐漸向楚國靠攏。由秦穆公及以前的秦晉通婚,轉向秦楚通婚。

文化、國家戰略、地緣政治,三方面看,秦國與東方諸侯距離在拉遠。

戰國初期秦國地位

春秋後期,楚國繼承人鬥爭非常激烈,貴族內部鬥爭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吳國一記重拳KO了楚國,楚國人求助婚姻之好--秦國幫忙復國。晉國也經歷三分的痛苦。秦國則西擊義渠,南取蜀國南鄭。可惜好景不長,秦國也陷入繼承人陷阱。魏國為了將秦國崛起的萌芽掐滅,派戰國第一狠人吳起攻取河西之地。流亡在魏國的師隰感受到了魏國變法時期的生機,歸國繼位史稱秦獻公,開始逐步改革秦國制度,其中一條就是:廢除殉葬制度。還有一條就是把首都從西部前往東部前線一帶。秦獻公開始的改革在兒子手上發揚光大--秦獻公啟用商鞅變法。

秦獻公時期,表明積極與東方交流之後,秦國與東周王室往來密切。秦國戰勝於石門,

天子賀以黼黻

所以,說東方歧視秦國,有秦孝公為了改革做宣傳的成分,只能算借題發揮,不能算無中生有。但是,無論向東還是向西,都是秦國人的策略選擇,不是因為別人的看法。


夜航船水手


“襄公立國”,還是個空殼。秦國立國很晚,並非周武王分封時就是諸侯國!

武王姬發伐紂,建立周王朝,分封諸侯是按這幾條分封的:

  1. 同姓兄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伯邑考早喪,餘者封叔鮮于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殷紂兒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旦於魯而相周,為周公,封叔振鐸於曹,封叔武於成,封叔處於霍。康叔,冉季載年少,未封,後三監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封季載於冉。
    另外還封吳太伯、仲雍之後(太伯、仲雍就是武王姬發的祖父季歷的哥哥,為了讓太王立季歷,二人文身斷髮奔荊蠻,太伯自號勾吳,太伯無子,死後弟仲雍立),武王分封時,吳國已是周章立,武王封之,另封周章弟弟虞仲於周之北,是為虞仲,列為諸侯。
  2. 開囯功臣,最大的功臣當然是姜子牙,封於齊。
  3. 先賢后裔,比如:帝舜之後封之於陳,帝禹之後封之於杞,武庚作亂後,紂王庶兄封於宋。
  4. 已經存在的方囯或族群,武王分封時,只需認證即可。

這幾條秦都夠不上!秦當時就是東夷一支,武王滅紂後,這一支遷到西部。

至周孝王時,秦非子為孝王養馬有功,周孝王封秦非子於(隴西),秦非子始為卿大夫,秦非子就是後世所稱的秦莊公,此後秦才從一般的部群進到卿大夫階層,秦也從此時才有政治地位。

此後的秦又沉寂很多年,至周幽王時,秦傳至秦襄公。幽王寵褒姒,烽火戲諸侯,幽王戰死驪山腳下。當時的諸侯都不來勤王,而秦襄公審時度勢,積極勤王,親率大軍護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

秦襄公抓住了歷史的機遇,周平王建立東周後,因秦襄公勤王有功,封為諸侯,秦始立於諸侯,這就是“襄公立國”,封地在陝西甘肅一帶。

但是,這一帶當時是西戎佔領,周平王講,這些領地都封給秦,但是你得自己去打,打下來才是你的。

秦襄公征戰多年,至死也沒得到這些土地,其後秦又歷七代君主一百七十年,至秦穆公時,才拿下這片土地,這就是“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實”。

秦至此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諸侯國!

題目中所說的亂臣賊子上位的諸侯國,大概是說“田氏代齊”,其實田氏代齊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陳仲完如齊,以陳字為田氏。從陳仲完到田和立為齊侯,也歷經十代,恐怕齊國人早已習慣了田氏一族,“田氏代齊”恐怕連齊國人也沒人認為是亂臣賊子作亂吧!

齊國一直是一個強大富庶的諸侯國,而秦國在戰國初期還是貧窮落後的,至秦孝公時,商鞅變法,秦國才開始慢慢富強,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稱王,之後秦滅蜀,秦成為真正的強國。


滿月尋桂子


秦國被山東諸國鄙視主要是因為一下幾點:

1.秦國受封和山東諸國不一樣,山東諸國要麼是追隨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所封的國家,要麼是周王朝的宗親受封的國家,他們在當時的地位都比較高屬於貴族階級。而秦國祖先剛開始是養馬的可以說是奴隸,不過因為養馬養的好獲封的土地,注意剛開始還不是封國,只是有土地。後來在平王東遷時秦人護送周平王有功才被封為伯爵這時候才勉強算得上諸侯國。因為家族祖先一個是奴隸一個是貴族所以山東諸國都鄙視秦國。

2.秦國的爵位低,秦國只是一個伯爵,而山東諸國大部分都是侯爵,還有少部分是公爵(宋國、晉國等),在那個講究上下尊卑的時代,爵位高的自然而然的鄙視爵位低的國家。

3.秦國封地在西垂,長期與戎狄為伍,自然而然沾染了戎狄的習俗,而這些習俗不背山東諸國所認同,山東諸國都認為秦國與戎狄無異,所以山東諸國都鄙視秦國。

4.秦國偏僻,與山東諸國交流比較少,所以文化差異大,而山東諸國對秦國知之甚少,所以山東諸國鄙視秦國。

5.秦國窮,落後,秦國的經濟不如山東諸國。眾所周知現在國家或者人窮都會被別人瞧不起,何況是古代講究階層區別那更會瞧不起秦國。所以因為窮山東諸國也會鄙視秦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