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市檔案:凱旋路綠化帶1980年秋首次栽植牡丹

洛陽城市檔案:凱旋路綠化帶1980年秋首次栽植牡丹

今年4月,牡丹大道綠化帶內綻放的牡丹


  在不少人的記憶中,每年春天,市區一些栽植牡丹的道路綠化帶成為市民和遊客免費賞花的好去處,也是大家和牡丹合影的熱門地點。這些道路綠化帶內的牡丹有啥來歷?有哪些故事?記者進行了採訪。

  凱旋路綠化帶1980年秋首次栽植牡丹

  自1985年7月大學畢業後來到位於西工區的洛陽市圖書館工作至今,張秀敏與圖書館門前凱旋路綠化帶內的牡丹相識了35個年頭。

  “我是鶴壁人,1986年春天,我在凱旋路綠化帶內第一次見到牡丹,既高興又激動。”57歲的張秀敏回憶道,當年,她從牡丹發芽起就盼望著開花,每天上班路過凱旋路,都要觀察牡丹花蕾的變化。2019年3月31日,位於洛龍區的洛陽市中心圖書館開館,張秀敏來到這裡工作,雖距離凱旋路的牡丹較遠,但她心裡對凱旋路的牡丹一直念念不忘。

  鮮為人知的是,凱旋路原名藝術幹道,東起定鼎南路,西至王城大道,修建於1958年至1959年。有資料記載,凱旋路綠化帶1980年秋首次栽植牡丹,次年牡丹開花,成為街頭一道亮麗風景線。

  當時的市綠化隊選取洛陽紅、似荷蓮等牡丹品種,在綠化帶內兩側各植兩行,共植1449株。牡丹盛開時,在凱旋路形成美麗的花帶,蔚為壯觀。

  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綠化科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凱旋路共栽植洛陽紅、鳳丹白、胡紅、烏龍捧盛、肉芙蓉、明星等6個品種的牡丹,共計4300餘株。和凱旋路一樣,牡丹花開時節,澗西區的延安路、天津路的綠化帶中,牡丹次第綻放。這些牡丹多為洛陽紅、胡紅、胭脂紅等品種。

  見證洛陽城建歷史的中州路,1983年開始栽植牡丹

  “牡丹是富貴花,我早上出門看到牡丹,心情能愉快一整天。”家住澗西區中州西路附近的高先生說,他很喜歡中州西路綠化帶內的牡丹。

  北京的長安街有“十里長街”之稱,洛陽的中州路則有“三十里長街”之譽。中州路是一條見證洛陽城建歷史、洛陽人創業史的特殊道路。

  中州路修建於1955年,與“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礦山機器廠、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銅加工廠等在洛陽選址密切相關。澗西作為工業區,在企業籌建的同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動工。

  中州西路改造次數較多,形成三板塊路型、固定綠化風格是在1982年。因為洛陽1983年4月要舉辦首屆牡丹文化節,所以中州西路需要進行改造。中州西路改造工程於1983年4月初順利完工,為緩解當年交通擁堵起到了重要作用。

  《洛陽市志》記載,中州西路原名緯二路,1982年改為現名,1983年綠化帶內的毛白楊被伐去,改為種植洛陽紅等品種的牡丹。綠化設計要求為“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十里飄香、綠茵覆蓋”。綠化帶內栽植牡丹是中州路的綠化重點,與沿線各大廠礦前的綠化有機結合起來。

  資料顯示,我市園林部門多次在中州西路綠化帶內增植牡丹。2017年10月,在我市各大公園、城市主要道路及廣場牡丹秋季增植工作中,中州西路、凱旋路、天津路有近6000株牡丹“落戶”。

  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綠化科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州西路牡丹以肉芙蓉、鳳丹、魯菏紅等3個品種為主,數量1.06萬餘株。

  栽植7.5萬餘株牡丹,使牡丹大道名副其實

  在我市女作家範利娟眼中,“牡丹大道資歷尚淺,但假如道路會說話,洛陽道路界那些歷經風雨的老前輩定會捋著鬍鬚頷首讚歎:後生可畏啊!”

  的確如此,在老資格的中州路和凱旋路面前,始建於2005年的牡丹大道是個“年輕人”,但是它以牡丹命名,彰顯了洛陽的城市特色,對人們有天然的吸引力。

  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綠化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牡丹大道在綠化的理念上,更加強調城市綠地系統佈局的網絡性等功能性,形成“山、水、徑、帶、園”有機相融的綠化體系。

  牡丹大道的中央綠化帶寬50米,綠化帶內除了牡丹,其他植物種類也很豐富,有紅葉李、垂柳、大葉女貞、櫻花、黃楊球、南天竹、景天、美人蕉等。不同花期的植物次第綻放,使整條道路更具觀賞性。

  市民劉女士2011年搬到牡丹大道附近居住,她經常在清晨沿著景觀水渠旁的小路跑步。“這裡樹多,空氣清新,很適合鍛鍊身體。”她說。

  劉女士告訴記者,待到春天,柳樹發芽,綠化帶裡的櫻花、牡丹等競相綻放。每到那時,很多人都來這裡合影留念。

  目前,牡丹大道中央綠化帶內栽植了洛陽紅、烏龍捧盛、卷葉紅、鳳丹白、胡紅、銀紅巧對、肉芙蓉、珊瑚臺、明星、粉中冠等品種的牡丹,共計7.5萬餘株,使牡丹大道名副其實。

  除了道路,我市還在城區高速口綠地內種植牡丹,這裡成為展示洛陽形象的靚麗窗口。目前,二廣高速關林站互通區綠地內栽植洛陽紅等品種的牡丹3300多株;二廣高速瀍河站綠化區內栽植洛陽紅、肉芙蓉等品種的牡丹2200多株。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市近年建成的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興洛湖公園等成為市民和遊客遊玩的熱門地,這些公園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它們和牡丹之間有哪些故事?請您關注下一篇報道。(記者 餘子愚/文 劉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