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揭秘中國載人航天的幕後故事: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梁智偉,資深太空粉,擅長播音主持與表演,現任職於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兩年前的今天,北京時間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完成33天的太空漫遊後,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眾所周知,在航天員回家的路上,都會有幾名身穿橘紅色搜救服的小夥子一路相隨、形影不離。他們就是負責航天員抬送與護衛工作的搜救人員。今天,我們把時間交給那些把航天員抬回家的護航者,讓他們以全新視角帶你回顧神舟十一號返回時的點點滴滴……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口述者:孫曉華


▲圖中標亮者為孫曉華。

2016年10月17日清晨,我和同事們一起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機,“一分鐘準備!”只見晨暉中,長征二F火箭靜靜地矗立在發射塔架上。“3,2,1……點火!”火箭託舉著飛船飛向太空,兩名航天員開始了他們長達33天的征途,而身在四子王旗的我們也開始了為期33天的最後備戰。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神舟十一號發射瞬間。 汪江波攝

在此次任務中,我們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功勳著陸場站”肩負著神舟飛船返回艙回收、接航天員回家的光榮使命。當得知航天員將由我和其他七名同事共同抬回家的那一刻,內心別提有多激動了!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模擬抬送航天員。 周光府 攝

航天員返回地球以後為什麼要抬著他們呢?當航天員剛剛進入太空的失重環境,失重的血液會在強大心跳的作用下,造成流速加快、血壓升高,並伴以頭暈,頭疼等現象。待到航天員習慣失重環境後,心跳便會放緩,這些不適就會隨之消失。而當航天員返回地面後,為了讓心臟重新適應地球的引力環境,則需要用抬送的方式,以此防止航天員的心臟受到傷害。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搜救人員奔向模擬返回艙。 周光府 攝

10月的阿木古郎草原,寒風凜冽。但為了能夠將兩位飛天英雄安全地護送回家,在備戰回收任務的每一天裡,我們基本都是早出晚歸。經過一個月的刻苦訓練,每一個流程、每一個動作都已經爛熟於心。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搜救隊集結完畢。 周光府 攝

時間終於來到了11月18日,神舟返回在即。雖然平時訓練了很多次,但是畢竟是實戰,心中多少有些緊張。同組的張濤對我說:“沒事,都練這麼多次了,把這次也當成訓練就可以!”而當我坐上直升機的時候,我的心突然變得異常的平靜,果然就像平時訓練時一樣。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四子王旗——我把航天員抬回家


▲架設操作平臺。 周光府 攝

13時59分,我們接到了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的消息。我乘坐的飛機第一個到達現場。下飛機後,在300米左右的距離看到航天員在向我們招手,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也隨之落了地:“航天員好著吶!”


▲航天員景海鵬揮手致意。

當我們合力抬起景海鵬時,他的一句“你們辛苦了!”讓我們倍感溫暖。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此刻我的心中只有兩個字:驕傲!


口述者:冀齊齊


▲圖中標亮者為冀齊齊。

“冀齊齊,抬送組!……”接到任務的那一刻,我當時心裡既驚喜又忐忑:“會不會抬不動,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兩年過去了,作為航天員抬送組的一員,搜救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車隊集結進入演練區域。 周光府 攝

2016年10月17日清晨,在神舟十一號升空的那一刻,我們就被告知立馬進入到24小時準備狀態。我一臉疑惑地問一位老前輩:“為什麼發射第一天就要二十四小時準備呀?不是還有一個多月嘛!”

還沒等老前輩說完,就聽到外面有人喊“集合!快、快、快!”


▲模擬回收返回艙。 周光府 攝

又是一次全系統全方位演練,當我再次看手錶時,已是晚上10點多。也正是從這天開始,我們搜救隊兩天一小練、三天一大練,無論颳風下雨,訓練計劃雷打不動。而對於我們抬送組而言,要求則會更高。從發現到抬送,“平、穩、快”樣樣都不能缺。因為我們深知,我們護送的,是從九天之外載譽歸來的英雄。


▲模擬航天員護送現場。 周光府 攝

11月的內蒙草原接近零下10度,牧民的牛羊已然不見了蹤影,偌大的草原上,唯獨我們穿著橘紅色的搜救服與風沙賽跑。在一次模擬抬送的過程中,強烈的風沙吹得我睜不開眼,一直在流淚,而且感覺整個人都要被颳倒。這時,搜救隊隊長問我:“感覺咋樣?你還能堅持住嗎?”我咬了咬牙,定了定神,喊道:“這才哪到哪兒!我能成!”


▲在冰河中搜救模擬返回艙。 周光府 攝

為了確保全地域搜救100%的成功率,每一次演練,導演組都要隨機模擬“返回艙”的掉落位置。在我的記憶裡,“返回艙”曾經出現在草原上、深溝裡、懸崖邊……有一次演練,導演組在前一晚就把“返回艙”放在了一處水坑裡,等到我們第二天到達演練現場時,水面已經結了冰。我們二話沒說,拿起榔頭,跳進刺骨的冰河裡,硬是砸出了一條10幾米的水路……


▲模擬返回艙掉入溝壑。 周光府 攝

漸漸地,距離神舟十一號返回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們的搜救抬送技巧也日趨熟練,一套成熟的流程已經在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記。11月17日,神舟十一號返回前夜,我們的朋友圈都被一張朝霞照耀直升機停機坪的照片刷了屏。這張照片的配文只有六個字:我在這裡等你。


▲搜救隊整裝待發。 周光府 攝

度過了難眠的一夜,我們終於坐在了飛向返回落點的直升機裡。“防熱大底脫落!”“主傘已打開!”聽著這些熟悉的口令,心中反倒異常平靜。平日裡紮實的訓練,讓我們在真正執行任務時,感覺這就是一次日常演練。


▲搜救隊員正在乘直升機趕往目標地域,左一為冀齊齊。 周光府 攝

“返回艙已落地!東經**度,北緯**度……”報告返回艙落點的口令就像是一聲發令槍,搜救隊全體隊員的精神一下振奮了起來。直升機緩緩降落,推開門的那一刻,正午的陽光灑在了我們的身上,微風拂動幹黃的牧草,這情景與以往演練時的狂風大作截然不同。“天公作美!”我不禁興奮地喊了出來。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回收現場。 周光府 攝

我們拿起裝具直奔返回艙,“我看到航天員了!”旁邊的小梁興奮地喊道。我與同組的三名同志共同將航天員陳冬小心翼翼地抬上了直升機,最終通過專機直達北京。坐上專機的那一刻,緊繃的神經才逐漸放鬆下來,此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這次不是演練,我抬送的是真正的航天員!


▲搜救現場,右一為冀齊齊。

我們的車輛離北京航天城越來越近,路邊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鑼鼓聲、掌聲也俞漸清晰。到達目的地,在歡呼聲中,我們將航天員抬了出來。四周的鮮花與掌聲,讓我們的心中也充滿了無限的驕傲與自豪。我驕傲地對自己小聲說了一句:“嘿,夥計,你是航天員的護航者!”


▲搜救隊員將航天員安全護送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