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生活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這和矯情無關,而是關於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與愛的敏感。

《小王子》中,愛上小王子的狐狸說“你在同樣的時間回來比較好,比方說,你在下午四點回來拜訪我,那三點的時候,我就會開始覺得快樂,然後接下來,我就會覺得愈來愈快樂……可是,你如果任何時間都可能回來的話,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在心裡做好迎接你的準備……一個人必須要有一些儀式。”

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24平安夜,25聖誕節,看著朋友圈中大大小小的禮物,或一束花,或一個蘋果,雖然禮物不同,但是送禮物的人在送出禮物的那一刻的祝福是真誠的,收禮物的人在打開禮物的瞬間也是幸福的,這種不經意間的小驚喜、小確幸,足以構成生活中的儀式感------把每天都當做節日來對待,用驚喜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分每一秒。

記憶中,小時候每逢過年,很早很早就開始盼著買新衣服,新鞋子。年夜飯的數量一定要湊成雙數,吃完飯,父母要給壓歲錢,大年初一,一定要穿著新衣服走街串巷,走親訪友。現在想想,小時候的春節,是鄭重的,充滿儀式感的。《紅樓夢》中賈府的春節也一樣是充滿了儀式感的,從臘月的忙年,祭灶到除舊迎新,全家祭祖,闔家守歲,行禮拜壽,進宮朝賀,甚至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也一樣是充滿了儀式感的。

之所以稱法國是浪漫之都,很大一部分也是源於他的儀式感。鮮花,燭光,香水,浪漫,這就是法國給人們的印象。

鮮花是法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集市上,大街中,超市裡,隨處都是賣花的店面或攤位。在路上,常常可見懷抱一束花微笑著的男人,這樣看著,會莫名的覺得浪漫溫情。

香氛是法國人生活的另一面,法國人對用香極其講究,四季有別,晝夜有別,等等,他們對香氛的追求,早已不是簡單的尋香,更是一種對生活實實在在的享受。

考究是法國人對生活的態度,他們使用的器具、穿戴的衣帽,到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他們都相當的講究,請客吃飯,講究的家庭會端上色彩雅緻做工精細的陶瓷餐具或銀製餐具,餐巾與餐桌布是成套的,刀叉勺盤碗也都是搭配得完美無缺的,同時幾乎每個家庭都備有燭臺,蠟燭樣式各異,隨心情使用。好友相聚,點幾根蠟燭,彈幾首曲子,燭光曳曳,人影婆娑,聲樂緲緲,呷一口紅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所謂的儀式感其實就是對生活的重視,在餐桌上鋪上你最愛的餐墊,精心挑選每一個別致的餐碟,靜下心來,優雅地吃個早餐。或者在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後,給自己放個假,買下那個心儀好久的包包、衣服、遊戲機、、、亦或者熱戀中的少男少女、七年之癢的老夫老妻,在每一個節日來臨之際,買一束鮮花、吃一頓燭光晚餐甚至是一句深情的“我愛你”。

如今浮躁的時代,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一種時不時給生活來點小驚喜的小確幸。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時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再平凡的生活都會存在一些令人矚目的小確幸。

就像村上春樹所說:如果沒有這些小確幸,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而我們對於生命的付出與熱愛,值得我們這樣莊嚴的對待自己。

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