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呢?

聖旨,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名詞,因古裝電視劇的大量熱播。臺詞都是一致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聖旨的材質是什麼?發給所有人的聖旨除內容外其他都是一樣的嗎?假傳聖旨操作起來難嗎?聖旨的格式有特殊規定嗎?我們簡單來解答一下這些問題。

淺談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呢?

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用於古代中國社會皇帝下命令或發表言論。實際上聖旨的慣用語“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是每個朝代都一樣的,比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用的是“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的聖旨因為都是由門下省審核頒佈所以唐時聖旨的開頭都是“門下”兩個字。而且讀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奉行天命的皇帝說的話,而不是為了奉行天命,皇帝才這麼說。

淺談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呢?

聖旨的材質非常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同時假傳聖旨是很難操作的,因為聖旨有防偽標識——聖旨的絹布上印滿了祥雲圖案,據說而且所有的聖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寫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有待考證)。

淺談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呢?

同時聖旨也是非常嚴格區分等級的——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清朝的是官職越大顏色越多,多彩聖旨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發給五品以下官員的聖旨顏色單一,為純白綾。最高等的是七色聖旨。

聖旨的格式也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都是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行文中注意抬格,即遇到“皇帝”、“天子”等稱謂時抬一格(換新列書寫,該稱謂或詞彙比其它列高出一格);遇到列祖列宗的廟號、諡號,或代表上天的詞彙時,抬兩格(換新列書寫,該稱謂比其它列高出兩格)。

淺談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呢?

如圖,遇到“天”字時要抬兩格,比下一行的皇高一格!

附,最浪漫的聖旨——公元前74年,即位不久的漢宣帝劉詢頒發了一道詔書。他在詔書中說:我貧賤之時曾有一把舊劍,我非常還念它,諸位愛卿能否為我找回?這就是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詔書——故劍情深。

最通俗易懂的聖旨——面對倭寇來犯,朱元璋霸氣寫下了一道特別搞笑的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