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人偽造聖旨?看似薄薄一張布,製作過程複雜到超乎你想象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太監託著一卷聖旨來到官員面前,當眾宣讀,各官員都下跪,最後的結果不是升官發財,就是降官處罰。

為什麼沒人偽造聖旨?看似薄薄一張布,製作過程複雜到超乎你想象

在信息傳遞不發達的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下達的旨意也是通過聖旨這種最簡單基本的方式傳達的。所以一個聖旨基本上就能決定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命運,而且聖旨僅僅是一個寫滿字的布。想一想偽造之後肯定獲利無窮,一本萬利,想象中偽造這麼一個寫滿字的布是很簡單的。那為什麼我們極少聽說偽造聖旨的事呢?

其實偽造聖旨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聖旨既然代表皇帝,就肯定有其特殊性,有想偽造的人,那防偽造的手段就會應運而生。

為什麼沒人偽造聖旨?看似薄薄一張布,製作過程複雜到超乎你想象

偽造難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聖旨上有皇帝親自做的標記。聖旨既然是皇帝親自書寫,皇帝自己肯定會自己做出一些標記,以彰顯“個性”,同時也防止被偽造。

聖旨從明朝的朱元璋開始,就開始有了現在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見到的聖旨的樣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就是被朱元璋發明的。不僅是這幾個字,朱元璋在第一個字的“奉”上面做了特殊處理,在字上面繡上了特殊祥雲的暗記,這種技術在當時屬於“朝廷機密”,如果你想偽造聖旨,就先請破譯這項官方技術,更不用說後面的一系列防偽技術了。

為什麼沒人偽造聖旨?看似薄薄一張布,製作過程複雜到超乎你想象

當時的聖旨現在專家鑑定後,都感嘆聖旨的複雜。不用說在當時的社會有幾人能偽造出“以假亂真”的聖旨了。

在清朝的康熙時期,產生了一種漸漸變色的聖旨,不僅這樣,聖旨還是用兩種語言編寫的,這就是後來十分有名的五彩聖旨。聖旨上的這麼多暗記,想想都頭疼,不用說偽造了。

另一個難偽造的願意就是聖旨本身了,聖旨所用的布料是一種皇帝專用布料,是十分珍貴的,一般人見一面都是問題,不用說去搞下它了。

為什麼沒人偽造聖旨?看似薄薄一張布,製作過程複雜到超乎你想象

所以在古代,看似簡單的一張聖旨,其實是蘊藏了很多技術的,製作聖旨也是一項複雜的流程。從布料的製作,聖旨的書寫,再到蓋章,最後宣讀,每一項步驟都有很多的專人操作,有誰在這些步驟中犯錯,輕則受罰性命不保,重則連累整個家族。

有這些大難關擺在前面,換成是誰也不敢去偽造聖旨了,所以我們很少聽到偽造聖旨的事情發生,有這時間多去種種地吃飽飯才是最好的選擇。

“天地歷史”致力從不同角度為你分享歷史,點個關注不迷路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