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最早聽慕容垂的名字,是在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裡,慕容博對慕容復說,你的先祖慕容恪、慕容垂,何等英雄了得,怎麼能有你這樣的不肖子孫。當時還不知道慕容垂是何方神聖。直到後來看了史書,才對這個人有了更深的瞭解,同時被他身上獨特的氣質所吸引。如今,我們不妨說說他,體會一下他傳奇的一生。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鮮卑名阿六敦,是前燕第二位統治者慕容皝的第五個兒子。他自幼勇武過人,深得父親的喜愛和信任。鹹康五年(前燕六年,339),慕容皝在逼降高句麗以後,授予慕容霸騎都尉之職,跟隨其兄長慕容恪(慕容皝第四子)擊宇文別部。這一年,慕容霸年僅十三歲,卻勇冠三軍。鹹康八年(342年),慕容皝再攻高句麗,慕容霸時年十六歲,與慕容翰作前鋒,攻陷了高句麗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西)。建元二年(344年),慕容皝進攻宇文逸豆歸,18歲的慕容霸與慕容軍、慕容恪及慕輿根則受命兵分三道進攻,最終成功消滅宇文部。慕容霸則以此功封都鄉侯。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此時的慕容霸,意氣風發,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然而老天和他開了一個小玩笑: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一直嫉妒他的慕容儁繼位稱帝。過了幾年的永和十年(354)四月,慕容霸訓練軍隊是不慎墜馬,折斷了牙齒。慕容儁為了諷刺他,就將他的名字改為“慕容(垂夬)”,後更去“夬”而改名慕容垂。然而慕容垂自己卻並不在意,還是樂天知命的幹好自己的事兒。

前燕建熙十年,公元369年,慕容垂軍事生涯的第一個巔峰到來。此時前燕的皇帝已經換成慕容暐。東晉因為聽說老皇帝慕容恪去世,於是大司馬桓溫親率步騎5萬開始北伐前燕。一路上屢敗燕君。燕帝慕容暐驚慌失措,準備還回舊都和龍。吳王慕容垂則力主迎戰,請求率兵抗晉,他說:“不然。臣請擊之,若戰不捷,走未晚也”(《晉書·慕容暐載記》)。最終在前秦援軍的幫助下,打敗了桓溫,保住了前燕的江山。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然而物極必反,慕容垂的大功也終於招致了皇帝慕容暐和輔政大臣慕容評的記恨。他們聯合太后可足渾氏密謀,要殺慕容垂。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舅舅蘭建知道後,告訴慕容垂說:“先發制人,但除評及樂安王臧,餘無能為矣。”此時慕容垂的實力,如果和慕容評拼個魚死網破,也並非不可能,但是慕容垂心中不忍,說:“骨肉相殘而首亂於國,吾有死而已,不忍為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怎奈後來反對慕容垂的勢力苦苦相逼,慕容垂無奈,只能投奔前秦。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前秦天王苻堅素來仰慕容垂威名,聽說他來歸附,立即出郊外迎接,並封官拜爵,重用不疑。秦相王猛則素知慕容垂的心仍在大燕,怕是日後會成為禍患,所以勸苻堅殺之。苻堅胸懷寬廣,素來想以德服人,況且他想以慕容垂為榜樣,召集天下之士,所以沒有聽從。王猛只能使用陷害的招數,先騙得了慕容垂的佩刀,再讓人以刀為證據再和苻堅說明慕容垂心懷二志,苻堅依然不為所動。但此事已經在前秦官場鬧得沸沸揚揚,但是苻堅力保慕容垂,總算幫他度過了難關。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後來苻堅滅掉前燕,大量的鮮卑人因此得以聚集在慕容垂身邊。而前秦氐族貴族和鮮卑貴族之間的矛盾也隨著雙方接觸的密切而慢慢激化。一股興復大燕的暗流正如火山下的岩漿一般沸騰翻滾,噴湧而出只欠一個機會。

機會很快來了。秦相王猛病死,苻堅不聽其遺言,動了伐晉的年頭。慕容垂審時度勢,知道這是削弱前秦的最好機會,於是與羌人姚萇一起,力勸苻堅伐晉,淝水之戰爆發。此時慕容垂並沒有直接頂在戰鬥前線,而是帶領自己的三萬士兵在後方等待時機。他知道苻堅必敗,所以他要趁此機會,將恩情還給苻堅。果然,苻堅兵敗,風聲鶴唳之際,慕容垂和他的三萬士兵出現在眼前。此時苻堅已經是光桿司令,驚弓之鳥,如果慕容垂如後來的姚萇一樣行事,苻堅早就一命嗚呼了。然而慕容垂就是慕容垂,他大手一揮,雪中送炭般的將三萬大軍的指揮權交給苻堅。苻堅也因此得以喘息,平安的逃回前秦。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恩情已經還完,慕容垂隨既開始了出走的步驟。他先是回到鄴城,藉機殺掉見識自己的苻飛龍,然後召集舊部,攻城取地,將關東七州緊緊地握於手中。最終在公元386年慕容垂稱帝,建立了後燕,成為了北方一股強大的勢力。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慕容垂還在參合陂擊敗了北魏大將拓跋虜,穩定了自己周邊的局勢。

他是鐵骨錚錚的一代戰神,光明磊落,在晚年仍然不可戰勝

縱觀慕容垂一生,從13歲開始征戰,到71歲死去,將近一甲子的戰爭歲月中未嘗一敗,可稱得上是真正的軍神。同樣難的是的他一生活的光明磊落,為國征戰時不計個人榮辱,受人恩遇時必當湧泉相報,可謂是真正的人傑。可惜的是自他以後,慕容家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直到最後被北魏拓跋珪所滅,讓人不勝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