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無心爭寵的人奪得最後的勝利,這是編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在宮鬥劇中,有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最終的勝利者幾乎一開始都是不願意進宮的,或者是有心上人,或者是討厭皇宮的深宅大院,但是自己的身份決定了自己逃不過去,非去不可,所以硬著頭皮去選秀,還總是被選上,無意之間進入皇宮卻不想爭寵,總要有個特殊的轉折點才會轉變自己原來的思想,從而逆流而上,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那麼編劇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為何總是無心爭寵的人奪得最後的勝利,這是編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和我們中國傳統的思想有關聯,和老子的無為而治,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中國人普遍認為很多東西都是命裡註定的,對於一開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是想自己並不是它的主人,對於爭寵也是一樣的,一開始的順其自然多半發生在一些很清高的女主身上,她們肯定讀過很多書,受的教育與別人可能沒什麼不同,但是性格絕對是向佛的,不屑於去和那些汙濁世間的女子一起爭寵,若是機緣巧合,皇上恰好喜歡上了自己那就是最好的了,自己不會刻意去做些什麼引起皇上的注意。她們堅信自己可以在皇宮中獨善其身。

為何總是無心爭寵的人奪得最後的勝利,這是編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但是被現實打臉的時候很狼狽,身邊的人就會去提醒她,在皇宮中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更何況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關係到母家的興衰榮辱,所以她們的爭寵是不得已的。

為何總是無心爭寵的人奪得最後的勝利,這是編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編劇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想要告訴我們,一開始咋呼的最厲害的人必定不是笑到最後的人,懂得藏拙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凡事沒有必爭之心,與人和善,親近身邊的人,搞好關係才是走得長遠的保證。這些寵妃大都是對下人非常不好的,事實證明,下人中如果有人想要害你,那是易如反掌的事,像沈眉莊身邊的茯苓、曹貴人的侍女、還有勒死餘官女子的小廈子都是鐵證。她們急於爭寵,可是卻忘記了皇宮中是最不缺聰明的女人,任何手段在這裡威力都會減半,唯有一開始先觀察對方,也是保存自己的實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永遠的道理。

為何總是無心爭寵的人奪得最後的勝利,這是編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