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鍾馗作為驅鬼逐邪之神,究竟是何時出現,為何被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喜愛,頻頻繪入作品中,在常人概念中凶神惡煞的鐘馗,他的身份角色在漫長的中國美術史上,發生了何種轉變?今日帶你一探究竟。

作為皇室貴胄,溥心畲一生畫下諸多鍾馗圖,但不同以往的是,他筆下的鐘馗和小妖大多令人喜愛,他們善解人意、勤勞、純樸、善良。即使是被鍾馗追趕的小鬼,給人的感覺也是機敏、伶俐、可愛。這些鍾馗圖的情感主調基於溥心畲自己的心境。溥心畲著意將“鍾馗”敘述成一個具有濃郁人性的“老頑童”式的、而又兼具部分文人隱士性格的人物,而非民俗的“鍾馗”。這個“鍾馗”並無太多的“神威”,也沒有“神性”,反而表現出人性的許多脆弱面,“鍾馗”在這裡完全是個切切實實的“人”。在與“黎丘”、“妖姝”、“魑魅”和“山中木客”的互動中,“鍾馗”表現出的愚、鈍、痴、大智和天真,又淋漓盡致地烘托出“魑魅魍魎”們的純樸善良和聰明智慧。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溥心畲 《鍾馗圖》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溥心畲 《鍾馗圖》

鍾馗是華夏民族民間信仰中的一位驅鬼辟邪的神祇,在古今各種民間美術和工藝製品中均可以看到他的形象,特別是在傳統繪畫作品中,歷代所畫鍾馗不計其數,鍾馗的造型和演繹出來的各種傳說故事更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鍾馗信仰與華夏民間信仰中的其他神明一樣,都有著緣起、演變、發展以及神職成型的過程。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溥心畲 《鍾馗圖》

唐代便有虛構鍾馗的故事出現,自唐明皇夢遇鍾馗又命吳道子畫其像之後,鍾馗便家喻戶曉,道教亦奉之為祛邪判官,說他和“八仙”之一張果老同為混沌未開時黑白蝙蝠所化。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唐明皇李隆基 明人繪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吳道子 《捉鬼圖》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張果見明皇》

隨著吳道子始畫捉鬼圖後,此傳說屢被衍化,人們對鍾馗畫的理解也多種多樣,內涵更加豐富起來。除了有更多的《鍾馗圖》之外,也有了各種《鍾馗捉鬼》《鍾馗醉酒》《鍾馗嫁妹》《鍾馗出遊圖》《鍾馗夜巡圖》等等具有情節性、戲劇性場面的繪畫作品出現,五代、兩宋畫家黃筌、周文矩、石恪、李公麟、梁楷、孫知微等均畫過鍾馗圖。加之雕版印刷術的廣泛使用、民間習俗的巨大慣性,造成了宋代鍾馗畫的全盛局面。

到了元代,處於隱逸狀態的文人士大夫又賦予鍾馗揶揄的功能。鍾馗成為護佑萬眾、揚善懲惡的正義神靈,更是文人畫家託情寄物的絕好媒介。

明清以來,以鍾馗為題材內容的繪畫作品更為廣泛,高手之多超過了歷史任何朝代。明代有戴進、文徵明、仇英、陳洪綬;清代有高其佩、顧見龍、華嵒、金農、黃慎、閔貞、羅聘、居廉、蘇六朋、任熊、錢慧安、趙之歉、吳昌碩、吳友如、倪田、任伯年等畫家,均有鍾馗佳作流傳。

隨著明清時期道教的民間化、世俗化,人們逐漸把鍾馗意象化,使其神威減退,人情味加強。從傳世的明清繪畫作品來看,鍾馗多已成為文人畫家憤世嫉俗不滿社會現狀的譏諷、牢騷之作,以手中的畫筆繪製出鍾馗,籍以發洩胸中抑鬱不平的忿懣之氣和聊以自慰。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清 華嵒 《鍾馗嫁妹圖》

如清代畫家華嵒所作《鍾馗嫁妹圖》就是取材於道教典籍中記載和民間十分流行“鍾馗嫁妹”的傳說。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救助鍾馗進京赴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階而死。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鍾馗做鬼王以後,為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於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鍾馗嫁妹”遂成為古代繪畫和文學戲劇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受到人們普遍歡迎。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清 任熊 《臨陳洪綬鍾馗圖》 絹本設色 97.6×35.6釐米 蘇州博物館藏

明清繪畫作品中除有大場面具有戲劇情節的鐘馗作品外,表現單獨鍾馗像作品更為居多。任熊的《臨陳洪綬鍾馗圖》,畫中鍾馗側身斜臉,臉部骨相奇偉結構分明,右手持劍,左手捧爵,爵中有草,整個神態和動作似在作法事驅鬼。臉部線條勾勒清晰,面容淡墨渲染,鬚髯皆由細筆繪出,根根宛若生成。其著裝的內衣領口、外套官服背部上的圖案花紋,以及帽翎上兩側的花卉極為工整細緻。整幅人物勾勒用枯墨粗筆,簡疏方折,大氣粗獷,刻畫出鍾馗鮮明的個性特徵。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陳洪綬

陳洪綬的人物造型多作極端的誇張變形,軀幹偉岸,頭大身體小,折射了一種神經質的畸形人格和變態心理,任熊此幅作品正是體現了這種風格。在線條的運用上,也是以圓轉細勁為主,神閒意定,舒展自如,極其高古淵穆。此畫繼承了陳洪綬人物畫誇張變形的特點,也反襯出鍾馗面兇心善的本性。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任頤《鍾馗》

任頤(1840—1896),字伯年,他是中國繪畫史很有成就和影響的畫家,花鳥、人物、禽獸、山水無所不能。他的人物畫多取材道教神仙譜系和民間習俗崇奉的神靈,而反覆表現的要算鍾馗畫得最多。作品《鍾馗》是光緒十七年任伯年五十二歲時創作的,這時正是創作最成熟時期,他很注重人物的神態和動勢的處理。畫中僅畫鍾馗肖像,頭部動勢微側,雙臂胸前交叉,右手反持利劍,虯髯虎眉,環眼睨視,那種特別的神情似在傾聽周圍鬼魅的動靜,給人以畫外有畫的聯想,在任伯年創造的很多幅鍾馗像中,這一幅是最傳神、最成功的一幅。

新中國建立後,藝術家們批判地繼承了傳統繪畫藝術,弘揚民族精神,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留下了諸多經典作品,展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與頑強的藝術生命力。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黃胄、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方成、關良、放增先、黃永玉、范增、馮遠、袁武等等這些傑出藝術家們,除創作出具有代表性的畫作之外,也創作出大量的鐘馗題材。

這一時期畫中鍾馗形象雖各有千秋,但共同的特點就是人物動勢變化不大,大場面戲劇性情節銳減,人物神態注入了更多意象思維和文人畫的筆墨韻味。如齊白石、李可染、關良、方成所畫鍾馗多為小品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齊白石 《鍾馗不倒翁》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齊白石 《鍾馗搔背圖》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齊白石 《鍾馗搔背圖》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齊白石 《喜從天降》

但無論從造型還是從筆墨運用都具趣味性,以簡筆大寫意略形取神,簡單生動地塑造了滑稽的鐘馗人物形象。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把筆墨抒寫轉變為生命感覺的率直表達,講究平樸格調和生活氣息,從平凡中找到情趣,在筆墨的錘鍊下更為突出了鍾馗小品的趣味性。

黃胄所畫鍾馗筆墨運用更顯狂放大氣,用筆蒼老中顯露功底深厚。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黃胄所繪鍾馗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黃胄所繪鍾馗

范增的作品雖筆多墨少,以線造型,強化線條的表現力,廣泛吸收傳統白描的表現方法,線條的勾勒頗具傳統功力。如《鍾馗神威圖》,畫中人物典型形象均是兇猛可畏的武夫打扮,豹頭環眼,提眉瞪目,黑麵虯髯,毛髮炸立,身穿大紅官袍,足蹬皂靴,手掛利劍,怒視猙獰小鬼,作捕殺狀。人物造型器宇軒昂,給人一種威嚴之感,神情意態直透心靈,展現一種豪邁之氣。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范增《鍾馗神威圖》

鍾馗形象從唐明皇吳道子時期,便成為歷代各家常見的繪畫題材,鍾馗在繪畫作品中個人形象也經歷了從唐朝到現當代的轉變,形象由凶神惡煞到可愛呆萌,鍾馗題材在中國美術史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歷代鍾馗作品一覽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驅鬼逐邪之神鍾馗,為何頻頻入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