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有的人認為,榮國府並沒有“收養”惜春:人家有哥哥嫂子,父親賈敬也直到第六十三回才死,怎麼就是榮國府“收養”惜春了呢?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但是這麼說,也沒有錯。惜春的確是住在榮國府中,很少回寧府裡去。抄檢大觀園事件之後,惜春乾脆就說:“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有父兄在世,也未必不能“收養”。比如有的版本中第三回的回目是“榮國府收養林黛玉”,難道這時候林如海就已經死了?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惜春從小生活在榮國府,雖然沒有舉行過過繼儀式,事實上就跟“收養”沒什麼區別。為什麼要這樣?

首先,從作者寫作的角度來說,惜春本來是賈政的女兒。後來在修改過程中,才移植到寧國府裡去的。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鳳姐和平兒私下算賬:“將來還有三四位姑娘,還有兩三個小爺,一位老太太,這幾件大事未完呢”。鳳姐回答:“我也慮到這裡,倒也夠了: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二姑娘是大老爺那邊的,也不算。剩下三四個,滿破著每人花上一尤銀子。環哥娶親有限……老太太事出來……”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在鳳姐的預算裡,迎春是賈赦的女兒,可以不考慮她的婚費。“剩下三四個”又不包括賈環,會是哪三四個?

就算上年幼的賈蘭,和探春也只有兩人。“三四個”,一定包括了惜春。研究者據此推測,惜春在早期底稿中,與寶玉等人的血緣更親密,比迎春還親,只能是賈政的女兒。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當然,隨著“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惜春成了賈敬的女兒,寧國府的小姐。既然她的身世改了,為什麼情節不改,還要讓她長期生活在榮國府中?

賈母慈愛,這當然是重要原因。但再慈愛的老人,也沒有離間人家兄妹感情的道理。賈母要“收養”惜春,得有更過硬的理由。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是賈敬賈珍父子,給賈母的“收養”提供了理由:一個躲在城外,諸事不理,過年回家住半個月,還是“靜室默處,一概無聽無聞”;另一個奢華放蕩,肆意淫亂,“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這樣的環境,的確不適合未成年少女的生活。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也許你會覺得,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只要潔身自好,何必在乎哥哥怎麼樣?

這完全是現代人的觀點。尤三姐僅僅是寧國府的親戚,就被柳湘蓮拒婚:“我不做這剩王八”。惜春如果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不管是名譽還是品行,真的能不受影響嗎?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入畫犯錯被逐,向惜春求懇,有這樣一句話:“只求姑娘看從小兒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處罷”。這話叫人費解,你是丫頭,犯了錯被攆出去,雖然罪不致死,說“死”也可以理解。人家好好的千金小姐,憑什麼跟你“生死在一處”?而且哪位姑娘的貼身丫鬟不是從小兒服侍到大的,怎麼你就特別強調“從小兒的情常”,企圖來打劫惜春呢?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顯然,惜春與入畫,有著比別人更深厚的交情,類似於“出生入死”的,而且是從小建立的。千金小姐與貼身丫鬟,又不是戰亂之中,怎麼會“出生入死”?只能是生活的環境冷酷嚴寒,只有這兩個小小的女孩子抱團取暖,才建立了“生死在一處”的深厚友情。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入畫不是一個戲份很多的重要人物,她只有在抄檢與被逐時才有對白,其他時候的出場基本是跑龍套。但是從她這一句情急的話中,可以隱晦卻確定地折射出,惜春有著怎麼不堪回首的痛苦童年——雖然不會有飢寒虐待,但一定是倍受冷落、無人關心,還有各種曖昧與淫亂給小心靈帶來的刺激傷害。

有生父親兄,為何由榮國府收養惜春?入畫的反常話語暗示了什麼?

賈母也正是看到了惜春的痛苦與環境的不堪,才把她接到自己身邊來撫養。雖然自己年紀大了,不能親力親為,但至少,可以給這可憐的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惜春在榮國府的環境裡,才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