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百世的"桃園三結義",卓越超凡的“用人大智慧”,值得學習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文|龍鳳銘


話說劉備雖為漢室尊親,卻家境貧寒,靠織蓆賣履維持生計。雖說如此,但劉備此人卻非常有大志向,《三國演義》中有云:"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各,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由此可見此人不凡。因其資質過人,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一直受叔父劉元起資助,因為叔父從他的日常舉動中發覺"此兒非常人也!"劉備的母親也非常重視對他的培養,十五歲便讓他四處遊學,從師鄭玄、盧植,並與公孫瓚為同學


時值亂世,劉備苦苦尋找共圖大業之人,但直到二十八歲仍無起色。張勇、張寶、張梁等人發起的"黃巾起義"卻給了他命運一個新的轉折。

流芳百世的

黃巾起義,四五十萬之眾,聲勢浩大,朝廷大急,令各州郡招兵買馬以作應對。榜文到涿縣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有看到,但彼此不認識。


咱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萍水相逢,劉備看到招軍榜文時慨然長嘆,引出張飛厲聲說:"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於是劉備對張飛有了第一印象"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心中暗喜,觀察其行為。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張飛以賣酒屠豬為生,家境富裕,專好結天下豪傑,他結識朋友的方法獨特,從老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將豬肉吊放於井內,並用一大磨盤壓住井口,讓其下人對外宣稱有誰能移開磨盤即將井中之肉贈送給誰。


這一舉動引起了關羽的注意,前往輕巧移開磨盤,取出肉來,自己並未拿走,而是切成小塊分給周圍的貧苦百姓,劉備也將其看入眼中,"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頓時心裡就有了好感。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下人稟告張飛有人移動磨盤取肉後大喜,急忙前往探試關羽武藝,他來到關羽的綠豆攤前抓起一把綠豆,不一會功夫已將綠豆捏成粉末,再抓一把,又將其捏成粉末,大聲說:"你這綠豆不行",關羽答曰:"你是買綠豆呢?還是磨綠豆呢?"於是倆人動手開戰,勝負難分。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劉備看過心中暗喜"如果此兩人為我所用,大業可圖。"於是前往掰開關張的雙臂勸架,關張大笑"試試對方武藝而已",所謂英雄見英雄、英雄惜英雄就是如此,於是三人相視而笑,前住張飛住處避雨小聚。


三人把酒暢言,關張二人紛紛提出要投軍報國,唯劉備一人又慨然長嘆,兩人問其原因,他答覆:


"目下正值亂世,亂世則必出英雄,像你二位這樣的英雄,正是用武之時,何必非要屈身受制於他人?豈不聞: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焉?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現今黃巾造反,天下響應,朝廷詔令各州郡自募鄉勇守備,是因力不能及,兵匱將將乏,且有宦黨掣肘之故,然而如此一來呢,必將造成地方豪強割據之勢,黃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時,那時域中竟為誰人之天下,還尚未可盡知也!"。


關張二人認為非常有道理,關羽雙手作揖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佩服!佩服!"張飛直接問:"俺是個殺豬的,不懂什麼天下大事,你說吧,讓俺怎麼幹?"劉備又嘆一氣,開始以第三人視角講身世故事,提到有一人為漢室宗親不得志

流芳百世的

三國演義劇照

故事說罷已是淚流滿面,關張二人聽了感慨萬千,急問此人是誰,劉備答曰"正是在下"。關張二人得知了劉備漢室尊親的尊貴身份,愈是崇拜有加,感覺遇到了貴人,願意跟隨。


便問其該怎麼辦,劉備再次流淚說其想招募鄉勇討賊只恨財力不足,張飛大笑說他頗有家資可以相助共圖大業,劉備一聽大喜,起身便拜,於是有了歷史上有名的"桃園三結義",被廣為流傳,成為佳話。


流芳百世的"桃園三結義",冰山上的結拜兄弟,冰山下的又是什麼?卓越超凡的“用人大智慧”


冰山以下,我們看到了劉備超凡的用人智慧,我們可將其歸納為幾下幾點:看其形、觀其態、分其勢、激其願、說其己、促其成。


注:為了便於大家的理解和實踐,我將其精髓在營銷部門中的運用作為貼示供大家參考。


【一】看其形

流芳百世的

劉備在識人之初,先看其形,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都讓劉備心生好感,所以隱而不發再"觀其態"。


營銷貼示:這與營銷中的兩處是相吻合的:

流芳百世的

第一處為挑選潛力客戶時,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是我們要爭取的客戶,在決定爭取之前,首先要"看其形",看看他們現在的需求(包括潛在的需求)是否與我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相匹配,如果匹配的話即可投入精力進行入下一步"觀其態";


第二處為挑選營銷團隊人時,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營銷,這與性格、興趣、志向息息相關,其他崗位還能放鬆一點要求,但營銷不行,借大家常說的一句話:這可是需要真槍實彈的。


所以挑選營銷人才時一定要慎之又慎,確定其為在營銷領域的可塑之才之後才能進入"觀其態"階段,這樣既對公司負責任,也對個人負責任。


【二】觀其態

流芳百世的

劉備在對關張二人有好感後,並未馬上示好,而是靜站一旁,觀其行動(行動即態)。觀了張飛井底懸肉引英豪;觀了關羽取肉後並未據為己有,而是將肉發與百姓共享;觀了關張二人切磋武藝,由此確定此二人可邀其共舉大事、共圖大業,如是才有了下面的"引其願"。


營銷貼示:仍舊以上面介紹的營銷中的兩處作為拓展:

流芳百世的

第一處,通過"看其形"確認了潛力客戶後不可貿然行動,而應該"觀其態",這個態主要是指潛力客戶現有供應商情況以及其尋求供應商的機制。這樣我們才能知已知彼、對症下藥;


第二處,通過"看其形"確定了某人為營銷可塑之才後,應再"觀其態",看他平時在為人處事中的修養、態度,這樣才能對人才的情況把握得更準確。


【三】分其勢

流芳百世的

劉備聆聽關張二位想要投軍的意向後,輕嘆一氣引起兩位的興趣,然後他開始分析當前形勢,一句"黃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時,那時域中竟為誰人之天下,還尚未可盡知也!"說進了關張兩位的心裡,同時也開始對劉備博學多聞有了欽佩之意。


營銷貼示:仍舊以上面介紹的營銷中的兩處作為拓展:

流芳百世的

第一處,通過"觀其態"瞭解了潛在客戶現有的供應商以及其尋求供應商的機制後,我們要找機會接近,幫助其"分其勢"。


切記,一定是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幫助其分析目前所用產品或服務的利弊(不可只說弊哦,你懂的),分析優化尋求供應商的機制(根據實力調節壁壘)。如此,一旦說到客戶心裡,同時又對我們有好感,則離成交不遠了。


第二處,通過前面兩個步驟確定了營銷人才後,我們跟他們進行面對面細聊,分析當前形勢,主要包括行業形勢、自身企業形勢及其目前所處的企業形勢,使其認真思考自身的職業走向,更快實現自身的價值,為後面的攜手前行奠定了基礎。


【四】激其願

流芳百世的

劉備在給關張二位邊分析大形勢邊說:"目下正值亂世,亂世則必出英雄,像你二位這樣的英雄,正是用武之時,何必非要屈身受制於他人?豈不聞: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焉?",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激發他們成為千古英雄的願望。


營銷貼示:仍舊以上面介紹的營銷中的兩處作為拓展:

流芳百世的

第一處,我們通過"分其勢"說到了客戶心裡,同時也獲得了客戶的好感,這時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用產品或服務植入客戶的願望裡。


比如如果是賣化妝品的,我們可以說:"假如我們到五六十歲時還能保持現在的美麗容貌肯定感覺非常好,您說對不對?"以此激發了潛力客戶心中對美麗追求的願望。


第二處,對於尋找到的準營銷人才更要激發他們的願望了,一般有兩種方法比較常用:


1、拿出標杆,比如:你看**在營銷領域才做兩年目前已經自己買車了;

2、 舉出數據,比如根據營銷薪資制度核算出的各個階層將獲得的可觀收入。通過以上兩種方法以激發準營銷人才成為卓越營銷精英的願望。


【五】說其已

流芳百世的

劉備激發了關張二位的願望後,關張二人向其請教如何做,他開始講身世故事,但並沒有先說明是自己,只是好一翻渲染並淚流滿面。待關張二位詢問後方回覆:"正是在下。"


關張二人得知了劉備漢室尊親的尊貴身份,愈是崇拜有加,感覺遇到了貴人,願意跟隨便問其該怎麼辦,劉備再次流淚說其想招募鄉勇討賊只恨財力不足,張飛大笑說他頗有家資可以相助共圖大業。


營銷貼示:仍舊以上面介紹的營銷中的兩處作為拓展:

流芳百世的

第一處,我們之所以激起客戶的願望,最終是為了跟我們成交。所以必須不失時機地"說其已",即介紹公司,表明我們能滿足他們的願望。


接剛剛前面說到的賣化妝品的例子,我們可以再說:"有一款產品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很多人都在用,我也在用,效果非常不錯呢。",然後客戶肯定會問:"哦,什麼產品?"這個時候你可以說是自己公司的產品,因為感覺效果好,所以推薦給她。


第二處,激發了準營銷人才的願望後,我們就可以開始介紹公司的目標了,以引導其個人願望與公司目標相一致,相輔相成。注意目標一定要切合實際,不可浮誇,坦誠相見更容易讓心更近,劉備方能淚流滿面,我們又有何不能坦誠的呢?


【六】促其成

流芳百世的

劉備見關張二人願意跟隨,張飛還願意資助錢財後,起身便拜,並提議結為異性兄弟,許諾"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從此三人肝膽相照,禍福共享。


營銷貼示:仍舊以上面介紹的營銷中的兩處作為拓展:

流芳百世的

第一處,向客戶介紹過自身後要勇於成交,即"促其成",有很多人不好意思成交,不敢提出成交,結果錯失了很多良機,甚至把成交機會讓給了別人。


我們不光要勇於成交,還應該以"共贏"為基礎,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這樣的合作關係才能更牢固。


第二處,當準營銷人才與公司目標方向一致,匹配節點也相統一後,一定要迅速訂立聯盟,共同努力、共創價值、共享未來。


《三國演義》不愧為四大名著,被譽為千古奇書,儘管有很多美化和編撰的成分,但每一個小的片斷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咀嚼和品味。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流芳百世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即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