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洱熟茶之三:歷史上那些經典熟茶

談了普洱熟茶的起源,說明白了普洱熟茶是可以放心喝的。這期我們講講國營三大廠歷史上的那些經典熟茶。


淺談普洱熟茶之三:歷史上那些經典熟茶

一、昆明茶廠:7581熟茶磚

說起昆明茶廠,最經典的當然是7581了。

1973年,三家茶廠相關人員到廣東省進行渥堆發酵技術之考察返回後,由下關茶廠完成初步熟化技術,進而由昆明茶廠再加溼加溫,完成定之潮水渥堆技術,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熟茶。

在這期間昆明茶廠以吉幸牌、金雞牌為其主要外銷品牌,吉幸金瓜貢茶與金雞沱茶為這時期知名茶品,然產量不多。

據史料顯示,初步完成之試驗茶品為坊間稱之“棗香厚磚”。7581磚一經面市就延續著它的經典傳奇,高仿者不勝枚舉,以致有好事者,在它之後杜撰出“73厚磚”,不明就裡的喝茶人亦趨之若鶩。這話剛說出口,羅總在邊上踢了我一腳,“你要考慮到那些賣這茶的人也要賺奶粉錢。”


淺談普洱熟茶之三:歷史上那些經典熟茶

二、勐海茶廠:7452餅、7572餅

傳奇茶餅7572和7452,勐海茶廠在1974年,它生產普洱熟茶只有6擔,隨後才逐年增加。

1976年,雲外茶業字第84/45號文件為勐海茶廠普洱茶規定了七個茶號:雲南七子餅茶7572、 7682;雲南普洱熟茶散茶74092、74102;雲南青(茶)散茶74342、 74562、74782。

1978年,普洱茶(熟茶)的加工量躍居各精製茶之首。這一年,勐海全縣共加工精製茶27797擔,其中綠茶3675擔、紅茶7403擔、緊壓茶(普洱生茶)6936擔、特種茶(普洱熟茶)9783擔。


淺談普洱熟茶之三:歷史上那些經典熟茶

三、下關茶廠:7663(1975年)、銷法沱(1976年)

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公司統一使用“中茶牌”。下關茶廠開始生產七子餅茶。進入60年代因原料調撥計劃和加工產品的分工,下關茶廠以沱茶與緊茶為主要產品,圓茶只少量生產,多數計劃交由勐海茶廠。

1953年茶廠通過試驗,將茶餅揉制由布袋揉成圓型後,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鉛餅加壓的方法,改用鋁甑直接蒸壓的方法。

1955年經省公司批准,緊茶規格由心臟型改為磚型,先生產10噸到麗江等地試銷並徵求消費者意見。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廠對出口緊茶進行人工後發酵試驗。下關茶廠七子餅茶形狀由凹型底改為平底。

1958年試驗成功高溫快速人工後發酵,達到縮短髮酵週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1973年昆明茶廠吸取下關茶廠緊茶渥堆發酵的原理,再經高溫高溼人工速成的後發酵處理,製成現今的雲南普洱茶(熟茶)。

1975年試製普洱沱茶(熟茶),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裝供香港天生行,由該行專銷法國市場銷售。

1976年省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要求昆明、勐海、下關三個廠加大生產普洱茶(渥堆熟茶),並決定茶品嘜號。下關茶廠為76開頭,末尾為3。

1978年下關茶廠產量不大的圓茶(七子餅茶),被省公司將生產計劃書下達給勐海茶廠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