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找對象,早就不看臉了

文 | 初七

成年人找對象,早就不看臉了


我認為女孩子長大的標誌之一是,我們開始和其貌不揚的男人約會,並且深深地享受其中。

吳小姐曾經是資深顏控,前男友各個按照(瘦的時候的)吳亦凡的臉來找的。

然而她最近全心投入一段戀愛,人家還沒求婚呢,她已經買了本李居明的書,開始研究哪個黃道吉日適合去領證。

只是,這位笑到最後的優勝選手,長得像馬東……

其實不止吳小姐一個人,這兩年許多看臉女孩紛紛倒戈了。

看完《極限挑戰》愛上了孫紅雷,看完《餘罪》愛上了張一山……

而我也漸漸發現,當我的閨蜜談了一個比她的前男友平均顏值低很多的男朋友時,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調侃她“你是被醜男下了降頭嗎?”

因為這很可能是她這輩子談得最認真最快樂的一場戀愛,也意味著人家可能真的想結婚了。

娛樂圈也紅了一大批長得不怎麼樣的男藝人,他們帶著自己的女友粉和顏粉,顛覆了大眾的審美,引領了一股新的潮流。

成年人找對象,早就不看臉了


黃渤,直立行走的情商教科書,直男界的蔡康永。

有一次,他在機場被王寶強的粉絲錯認了,粉絲特別激動特別開心,一直拉著他說多麼喜歡他演的《天下無賊》。

換別人肯定甩手走人了,但是他一直微笑著跟人家粉絲聊天,還給人簽名,認認真真地寫下王寶強三個字。

後來當作輕鬆的自嘲講給大家聽,別人問他,一直被錯認成王寶強的感受怎麼樣?

他說,替寶強感到無比驕傲。

當時我在那張皺巴巴的臉上,看到了一種性感。

四面八方有四面八方的來意,每個人有著自私的天性,但是他就是可以熨貼好所有人的感受,永遠給臺階下,永遠不讓任何人直面尖刀。

而且他的身上,還有一種在帥哥身上幾乎不可能看到的,心疼他人的能力。

《極限挑戰》裡,黃渤跟林志玲假結婚,那時候林志玲還是大齡恨嫁女中年的代言人,有著撒嬌女人最綠茶的標籤,和言承旭那段情還時不時被媒體拉出來鞭屍。

黃渤隻字不提那些,他對著穿了無數次婚紗戲服的林志玲說:“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你臉上露出真正的,不是劇本里的笑容。“

林志玲窩心地笑了,然後眼淚默默地留下來。


成年人找對象,早就不看臉了


難得的是遇到了解。

情商不是討好人,也不是看人下菜碟,而是這種與他人深度共情的能力。

共情這個概念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的內心世界,理解問題的實質,並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對方,影響到對方。

沒有一個人過得不艱難,成年以後總會有長夜痛哭的時候,但是了不起的是,黃渤從不覺得自己是最痛最難的那一個,他看得到每個人命運裡的悲哀。

即便那個人看起來已經是命運的幸運兒了,即便那個人擁有的捷徑比他多得多,他也看到那個人的悲哀,心疼那個人的苦痛。

研究顯示,長相上更具有優勢的男性,共情能力普遍會弱一些。

我想,可能由於帥哥生來無需與人爭搶喜愛,所以沒有辦法體會大多數的痛苦,也沒必要練習這種技能。

有時我們和伴侶的溝通中遇到一些阻抗,比方說對方的“我不聽我不聽”,和“你根本就不懂我”,可能是因為我們只強調事實和解決方案,卻忽略了感受。

如果能把溝通中的第一步換成共情,讓對方先體會到我們是一邊的,是互相理解的,那麼再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許會順利很多。

共情需要一小部分的天賦和大量的練習,初學者可以試著從一些固定的技術開始。

比如說,你可以注意對方的用詞,重複這些用詞,先把事情概括出來,這個時候你對這件事的描述就很可能與對方的角度相似。

然後,試著讀取對方的情緒和感覺,用不帶批判性的詞彙表達出來。

諸如“你看起來好像很失望;你似乎因此有些不安”等等。

最後,表達情感支持,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肢體上的擁抱或者眼神。

慢慢地,當它內化成你與伴侶發生衝突時下意識的反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就會逐漸增加。許多人把它稱作“溫柔”。

成年人找對象,早就不看臉了


隨著我越來越長大與獨立,我更加看淡了俊美面孔能帶給我的短暫的愉悅感,看淡了伴侶在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財富,甚至不太注重”寵你慣你保護你“這樣的金科玉律,因為我既不想被豢養,也不需要這種臣服。

我斗膽期待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我斗膽期待傳說中的靈魂伴侶。

有人說,遇見靈魂伴侶的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裡。你認識那些傢俱,認識牆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裡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房子裡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不,不,這太難,還潛伏著巨大的危險,這種“靈魂伴侶”一旦互相傷害起來,一定是死死捏住對方的七寸。

我只要刻意的體諒帶來的相互理解,我想要一些笨拙的共情轉化成的同理心,想要因為愛對方而把彼此塑造成靈魂伴侶的過程。

這也是我能想到的,長期親密關係能成功的唯一出路。

以上。


成年人找對象,早就不看臉了

TA可能會對你的消息已讀不回,但我永遠不會

不過你得先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