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和我有故事

母親節期間,在頭條看到一則問答:“您能將母親當作朋友嗎?”我的回答是:“能!一定能!而且,我和母親互為良師益友。”下面的幾個故事,足以說明一切。

母親愛好廣場舞,是村裡舞蹈隊上的積極分子。每逢學了新舞,母親便讓我為她下載舞曲。本來,我對於廣場舞頗為反感。一大幫上了年紀的人,在一起蹦來跳去的,成何體統呀!但是,母親既然喜歡,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每次,母親拿了U盤來,我便耐心的打開電腦,搜索母親想要的舞曲。

母親坐在我的身旁,拿出手抄的曲目,唸叨著:“先下載《跳到北京》,還有這個《誰料皇榜中狀元》……”很快,下載完成了,母親的唱戲機上,響起了新的舞曲。每每這時,我的母親就高興的象個孩子。

母親高興,是因為舞曲的旋律而高興。我高興,是因為母親的高興而高興,儘管我聽不慣這些曲子。

母親和我有故事

廣場舞,鍛鍊了母親的體魄。七十歲的人了,經常幫我下地幹農活,播種鋤草比我都內行。前幾日,我跟母親學會了種紅薯。

在責任田的溝坡上,今年打算種上紅薯。於是,一大早我趕到集市上買來了秧苗。母親說,要下午種才行,最好黃昏時去種。原因是避開中午強烈的日曬。看來,幹農活還真得向母親學習呀!

本來,我是不想讓母親去田裡的,三百來棵秧苗,我自己也用不了多少工夫的。但是,母親執意要去,也只好由著她了。

到了田裡,我開始用鍁挖坑。母親一邊插秧,一邊提醒我控制好間距。多日未雨,田裡旱得很,秧苗就這樣栽到了乾土裡。母親說:“地瓜耐旱,澆點水就能成活。”我邁著小步向後退,一步挖一個坑,比插秧快得多。畦壟上,是我剷出的一個個小坑,小坑裡,是母親插好的秧苗。這些嫩綠的葉片,為荒蕪多日的坡地增添了生機。

“你澆水吧!”母親見我完成了挖坑,就吩咐我給秧苗澆水。水是從家裡運來的,我用管子直接引到田裡,開始給每個小坑放水。“現在種地輕鬆了,不象以前那麼累了”。母親一邊插秧,一邊說道:“以前,生產隊裡種地瓜時,水都是人力挑來的,要走老遠的路。人們有開壠的,有鏟坑的,有插秧的,十幾畝地瓜,經常是幹到天黑才完成。”我知道,母親年輕時幹過的辛苦的農活兒,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體會到的,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然而,那些年的辛勤勞作,如今成了母親精神上的財富。

母親和我有故事

母親和我有故事

很快,我為每個坑裡澆透了水。然後學著母親的樣子,先用溼土裹住秧苗,再用乾土培在外圍。用母親的話說,這叫做“封埯”。我自以為乾的還行,豈料母親說:“你這樣封不行,先要把苗扶正。你光培了土,苗卻倒在一邊,象是在睡覺一樣,這哪行?”

“它自己慢慢會直立起來的呀!種蔥就這樣斜躺著的。”我說。

“地瓜跟蔥不一樣,你又沒種過,不懂的,快象我這樣培土吧!”母親說著,過來把我培過的苗重新培好。我只好象母親一樣,認真的把秧苗扶正。母親又說:“地裡太乾了,要培結實,這樣才能保持水分。”沒想到,種地瓜還真是個細緻活兒。原來的小坑,變成了一個個小土堆,緊護著秧苗。看到母親兩手捧土,遇到坷垃都要捏碎,我倍受感動。身為農民的兒子,竟連地瓜都種不好,心中有愧啊!

母親這代人是接地氣的。我望著母親嫻熟的動作,猛然醒悟: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留下了母親美好的青春。

收藏,是我的業餘愛好。偶然間,我在網上看到了現代京劇樣板戲的舊藏。心中暗喜,這不正是母親的至愛嗎?於是,便在淘寶網上購買這類藏品。《沙家浜》一本,《奇襲白虎團》掛畫一張,《紅燈記》劇照二十來頁。收到貨後,我便展示給母親看。母親大喜,繼而露出驚訝的神色,說:“這是新印的吧?”

我說:“這還是當年的老物件,你看這破損的包裝袋,都是鼠咬的痕跡。相信你兒子的眼力吧!”

“算來五十年了,還保存的這樣好,這真是個有心人呀!”母親一邊欣賞,一邊讚歎不已。

“這是李玉和,演員是浩亮。飾演李奶奶的是高玉倩,她已經不在了,就在去年底剛剛去逝的……”說到這裡,母親深為惋惜。翻閱著《紅燈記》的彩頁,母親評論著每個場景,讚揚演員們的演技,如數家珍一般。而我和妻,卻聽的一頭霧水,只跟看點頭附和。

“這都是原先的老演員們,演的太好了,那些年最流行這個,人人都會唱上幾句的。”母親看到這些,彷彿又回到了她年輕時候,真是喜出望外。

母親和我有故事

母親和我有故事

我忽然明白了:現在的年輕人追星,對所謂的“網紅”們頂禮膜拜。母親這一代人,他們也曾追星,他們心中的”網紅”,就是這些老一輩的藝術家們。

於是,我將經典的劇照裝在鏡框裡,為母親掛在牆上。李鐵梅和奶奶手舉紅燈,照亮了母親的房間。

母親和我有故事

我的母親思想進步,還是很趕潮流的。她不光喜歡廣場舞,還喜歡上網。今年,母親換上了智能手機,玩微信,看舞蹈,在網上開闊了眼界。不過,萬事開頭難,母親對於手機的操作還是很費勁的。

“拼音字母都忘記了,輸不上呀!”母親無奈地說。

“這好辦,讓你孫子教你吧!”兒子聽了我的話,很樂意的接受了這項任務。但是,教了幾天,沒多少成績。母親記性很差,字母總是記不住。最後,改用手寫,這個好學了吧!母親憑著堅韌的毅力,慢慢習慣了手寫輸入。儘管費力,但她戴著老花鏡,認真地操控手機的樣子,深深感動了我。

母親和我有故事

要知道,手機對於我們年輕人而言,是再尋常不過的工具了。但是,我七十歲的母親,眼和手的協調度不夠了,真的力不從心。但是,我的母親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我想,這一切應該源於母親喜歡毛澤東詩詞。有句話,母親常掛在嘴邊:“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母親的薰陶下,這句話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銘。

啊!我的朋友母親,您是兒子的幸福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