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這三句話,悟到一句就夠用一生了。

老子這三句話,悟到一句就夠用一生了。

《道德經》只有五千文,句句如珠璣,句句是箴言。雖然每個字都能讀懂,但能悟到其中道的人,卻不多。

第七十三章中,老子這三句話,悟到一句就夠用一生了。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

這句話在中華書局版本的《道德經》,翻譯為:勇於敢的就會死,勇於不敢的就會活。

勇敢的會死,難道要苟且偷生才能活?這樣讀《道德經》是很費解的。

老子講的是天道,如果我們用人道的思維去理解,肯定有偏頗。道心有私,為人心;人心無私,為道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在天道的層面,只有規律的變化,並無感情色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要讀懂老子的話,首先要知道天道的規律。

天道的規律,有兩股基本力量運轉,一是生,二是消,生是陽的力量,消是陰的力量。陰消陽長,陰進陽退。

古人把這種看不見的能量變化,轉化成看得見的圖形,於是就有了北宋周敦頤創作的太極圖。

而中國,乃至全人類的審美主流,都基於對稱美,而對稱美的根源,即是陰和陽的力量和諧統一。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

相對立的二者,代表陰,和陽的力量。

有一句俗話,非常貼切地揭示了這種規律,說:“不作不會死。”

從物理學微觀的層面看,動起來,意味著能量的消耗;動得越快,能量消耗越快。當一樣東西,能量耗盡,則消散,終結。

反過來,不動,靜止下來,意味著能量的不消耗,不消耗則能量保存,不消散。

所以說,不作不會死。規律上,就是如此。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老子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不要輕易折騰,不折騰,則沒有消耗;亂折騰,則消耗自身。

修行常常要定靜。

呂純陽道人說:“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世俗人也要定靜,不能亂折騰。

古人說:凡事三思而後行。

事情沒有考慮清楚,沒有周密的計劃,不要著急去做。

我有個做生意的朋友,在生意火爆那兩年,頭腦發熱,連著開了3家分店,結果運營2年,節節虧損,最後倒閉,賺到的錢又吐出來,只剩下最初的1家店。兜兜轉轉,折騰一圈又回到原點,白忙活一場。

生活中的無數案例,都印證老子這句話的經典:“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

我們讀老子,千萬不能鑽牛角尖。

這句話,不是說不能折騰。而是不逞能,不衝動,想清楚,胸有成竹,勝算在握,才去行動。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

不少專家說,老子這句話是錯的。

只能說,老子的道,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不同悟性的人,聽聞道,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勤勉實踐,有的人莫名其妙,有的人不以為然。

天道和人道不一樣。

人道,愛拼才會贏,要爭才會勝;要說話,才能回應;要召集,才能過來;要有心機,才能深謀。

天道是什麼樣?

老子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

天道和人道,貌似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悟道的人,可以把人道和天道,和諧統一。怎麼做?

“不爭而善勝”

有個典故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A和B相爭,結果卻被不爭的C,把好處拿走了。這就是“不爭而善勝”的妙處。

這條規律,不管是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還是日異月新的現代社會,博弈的邏輯和力量,一直存在,從未改變。

“不言而善應”

生活中,最讓人討厭的事,就是空口承諾,無心兌現。

戀愛時,你說:“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他回應說:“那我們就永遠在一起,不分離。”

甜言蜜語,讓你心花怒放,卻只是說說而已。

另一種情況是:

你說:“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他笑而不語,什麼都不說。然後偷偷地努力賺錢,買了一枚戒指,等時機合適的時候,向你求婚。

前者是“言而應”,後者是“不言而善應”,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一目瞭然。

“不召而自來”

假如你在創業,手上有一個很好的項目,可是資金不夠,你處處求人投資,可是別人總是對你持懷疑態度,先觀望。

這是“召而不來”。

你咬緊牙關,熬過最黑暗的前3年,公司的運營上了軌道,商業模式日益完善,投資者看到商機,紛紛來找你合作。

這是“不召而自來”。 。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就是“不召而自來”境界。

“坦然而善謀”

一般人認為:老謀才能深算。胸無城府,則天真單純。

用老子“守正用奇”的規則,應該是:守住純,才善謀。坦然而善謀。

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到“坦然而善謀”?

順其自然的人。

這樣的人,坦坦蕩蕩,光明正大,心中不藏事,思緒不牽絆。過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每天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憂不慮,順其自然。應物而動,本性不迷。

道家聖人關伊子身上,有“坦然而善謀”的特徵。

《莊子》中說他:“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易經》和《黃帝內經》說:“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一個人,有深謀遠慮,靈感成雛形點子,則陰陽可測。

而坦然的人,平時心中不藏智謀,遇到事才隨即應對。無招勝有招,看似沒有方法,其實就是最好的方法,“神用無方”,則陰陽不測,謂之神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現代人說法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就是來自老子的原話。

老子說“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是指天道之大,之無窮,之無盡,天下萬物皆囊括在內,沒有疏漏的。

也就是說,天道的規律,作用在任何人事物上。每一個人,只要打開覺知,都可以悟道,領悟天道的規律,打開自身的智慧。

《道德經》貌似深奧,只要你能領悟,其實既簡單,又無比受用。

畢竟,相比蠻幹和瞎折騰,順應規律做事,能讓我們用最少的力氣,收穫最大的成功。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