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開發公益性崗位穩就業促脫貧


劉馬個是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馬營鎮馬營村的村民,近段時間以來,他每天除了幹自家農活,還負責清掃、搬運本村產生的生活垃圾。“雖然每天累一點,但生活更有保障了。”劉馬個說。劉馬個家中80歲的老母親常年患病,離不了人,為了照顧母親,劉馬個沒法外出打工,只能靠他一個勞動力種點中藥材維持生計。

2013年,劉馬個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2016年,村上給他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環衛保潔員,每天負責鄉村環境衛生清掃,每年固定有6000元的薪酬。目前,依靠著保潔員崗位、中藥材種植,劉馬個順利脫了貧。據悉,僅馬營鎮馬營村就有包括道路管護員、環保清潔員、預警監測員在內的公益性崗位10人和生態護林員7人。

開發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是隴南市武都區全力推進就業扶貧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武都,像劉馬個這樣得益於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實現就近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貧困戶還有許多。

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聚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發展,大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不斷拓寬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加快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步伐。武都區緊緊圍繞民生保障、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目標,以就業援助、崗位兜底為手段,按照因事設崗、按需定員、服務扶貧的原則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無轉移就業意向、急需崗位託底安置、通過自身能力無法實現脫貧致富的建檔立卡極度貧困戶、“零就業”貧困戶家庭勞動力等困難群眾上崗就業。

“通過鄉村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6000元~8000以上,帶貧效益明顯,真正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武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劉喜龍介紹。截至目前,該區已開發有環衛保潔員、道路養護員、地質災害預警員、愛心理發員、勞動保障協管員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共計6477個。其中,為加強疫情防控,2020年新開發防疫檢測員臨時性公益性崗位659個。

為確保鄉村公益性崗位長效運行,武都區出臺崗位管理實施辦法,規範選聘程序,完善崗位補貼及標準,建立定期培訓制度,由用人單位採取集中培訓與下鄉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崗前培訓,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信心和上崗能力。鄉村公益性崗位的開發,還促使該區農村環境進一步得到整治,河道得到長效管理,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就業安置,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互促。(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通訊員李臘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