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柔中带刚,一个刚中有柔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尊孔子为“孔圣”,孟子为“亚圣”,两人的学说合起来就称为“孔孟之道”。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那么,孟子思想的核心便是“义”。仁与义不同,孔与孟也不同。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柔中带刚,一个刚中有柔

孔子为人比较谦虚随和。他一直在推行周礼,非常注重礼仪,要讲礼仪,就得谦和,礼之用,和为贵。对待那些诸侯、国君、大夫,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嘴上都不说出来,面子上大家都要过得去。鲁国季孙氏的家臣阳货邀请他去做官,虽然他看不起这个人,但还是要礼尚往来,专门找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日子去还礼。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柔中带刚,一个刚中有柔

而且孔子做人做事,一直都很低调,《论语.述而》中他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很谦虚,很谨慎,特别低调。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嫉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柔中带刚,一个刚中有柔

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更激起他的愤世嫉俗。孔子也愤世嫉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读到《孟子》的这一段文字,颇为感慨地说: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柔中带刚,一个刚中有柔

“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司马迁指出“义利观”的重要。我们应当思考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利欲熏心”的现实世界,我们如何才能不失去“义”这样的“本心”,保持一种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总体上说,孟子比孔子强硬。正如孔子讲仁也讲义,孟子讲义也讲仁,孔子柔中有刚,孟子也刚中有柔。其给人的感觉是,孔子很慈厚,孟子很爷们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