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我們稱之為候鳥,全球每年有數十億隻候鳥進行洲際遷徙。

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週期性的、規模最大的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有近30億人次的人口流動,佔世界人口(約70億人)的3/7,相當於全國人民進行兩次大遷移。

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每個身在外地的人,出於種種原由而背井離鄉,散落在一個個城市裡成了所謂的異鄉人。

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即使在這樣的城裡生活、工作了經年,依然難以割捨對故鄉的眷念,眷念記憶中的鄉土和那時的人。可能庸庸碌碌的生活讓我們不再敢奢求衣錦還鄉,也可能在新的生活地紮下了根不能那樣自由,但每一個年關將近,我們還是會躁動不已,回鄉的心思就像瘋長的野草迅速蔓延開來。

歸家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只為依在母親的灶臺旁,聽著聽了許多遍的嘮叨,舌尖上找到了那種熟悉的味道,原後又一次帶著記憶奔向他鄉。

作為資深的春運候鳥,每年這個時節心裡也總是按奈不住,早早就籌劃著回鄉的路。

早期,沒有那麼多可能的選擇,可惜少了候鳥的翅膀。而一張綠皮火車的車票無疑就成了遠行最經濟的方式。坐過綠皮火車的朋友估計都會對那時的擠印象深刻。真的,那種擠真是體會一次就會至今難忘。

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咫尺天涯也可以形容擠火車的情形,眼睜睜的看著火車就在那兒,手裡攥著車票就是上不出,深夜裡被遺落站臺上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於是就有了為不耽誤上車,被朋友推著從車窗裡塞進火車裡的經歷。

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記得還有一次帶著滿滿一塑料袋的蘋果穿過車廂湧動的人流尋找自己座位,短短的幾米距離到最後就剩下破碎塑料袋把握在手裡。

而那些那些沒有座位的候鳥們,要麼躺在座位底下,要麼爬上行李架,每一次上廁所簡直就是一次考驗,不停喊著借光借光,這樣的情況大口的喝水都成了奢望。

後來,這種情形雖然也越來越少了,出行的條件也好了很多很多,但時間上越來越不自由了,定不下來的歸期,加上過去種種並不愉悅的體驗,便更多的選擇自駕回鄉,由北向南,單車跨越半個國土,這樣一路南下可以嚐嚐那些年錯過的景色和味道。

以下,這張圖就是近幾年春節前走過的路線。

候鳥的春運︱回家的路再難也要去觸摸那熟悉的味道

今年,依然還是準備選擇這樣回鄉的方式,只是換了路線一直沒有定下來,走河南不知道有沒有好的地方可以推薦,在此也誠集意見,前提是不能爬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