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腦卒中併發症很多,其中肌張力障礙是最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大約有80%的卒中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肌張力增高。

目前,治療肌張力障礙的手段較多,我們希望本文在貼紮結合手法治療方面能給大家帶來一點收穫和思路,即通過功能性貼扎技術聯合有效手法達到所謂的把治療師的“手”帶回家的目標。

一、如何做好貼扎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一、瞭解貼布

通常,貼布在背親紙上會有10%左右的拉力,為自然拉力,而大部分的貼扎都是使用自然拉力即可,特別對於初學者,貼布量測多長,貼在身上就貼多長,不用刻意的拉扯貼布,不只會影響貼扎的效果,還可能因為過度拉扯而造成皮膚不適或容易脫落。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二、貼扎前評估

評估是重要的貼扎環節,不做評估很難實現貼扎的目的,評估包括(傷病評估、部位評估、貼扎效果預估、貼扎不良反應等)。

(1)明確目的:貼扎的目的要與傷病情況和肌貼所起到的作用相結合,貼扎目的決定貼扎的方法。

(2)傷病評估:傷病評估主要以患者主訴情況、外觀檢查、功能檢查和特殊物理檢查等。評估可通過VAS評分、活動範圍測量、腫脹程度測量、肌肉力量測量等。

(3)部位評估:對貼扎部位的皮膚狀況,毛髮狀況和活動範圍等評估,為完成順利貼扎,安全貼扎提供依據。

(4)區域評估:在貼扎時根據肌肉的起止點選擇貼扎長度及區域,以“錨”“尾”為起止點來確定貼布的長度。特別是肌張力偏高的貼扎則選用較長的貼布,應符合1/3的貼扎原則。

(5)效果預估:在貼紮實施之前對貼扎進行預估,這一過程需要豐富的臨床基礎和貼扎經驗。如果預估沒有效果,應急需考慮其它方法,切記貼扎造成的不良後果和對肢體產生的負擔。

(6)不良反應預估: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排除,提前考慮應對措施,避免不良反應對肢體帶來的不利影響。如:皮膚過敏或出血傾向等。

三、貼扎時的準備
(1)選擇合適的貼布

選擇合適規格型號的貼布,在貼扎前根據貼扎部位,目的進行貼扎前準備工作,即將貼布剪貼成各種需要的形狀,將這個過程作為備形。肌貼裁剪需要專用的剪刀,肌貼備形依照形狀分為:I形、X形、Y形、燈籠形、爪形等等,每一種形狀的貼布在貼扎過程中都有不同的貼扎功效,因而瞭解每一種形狀貼布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2)肌貼使用前的準備

①選用質量規格較好的貼布,專用的肌貼剪刀,75%的消毒酒精;

②對貼扎部位進行消毒及脫脂清理;

③將裁剪好的貼布移除背親紙,避免手部觸碰到膠面而影響到貼扎粘貼度;

④選擇最佳的體位和貼扎擺位;

⑤毛髮過多需要清除後即可貼扎;

貼扎的效果要根據具體情況和影響貼扎效果的因素而定,主要影響因素有:貼布品質的影響、貼扎者的技術和擺位的影響、貼扎過多重疊的影響、被貼扎者體質及貼扎時的過多轉折的影響。

二、如何做到功能性貼扎與手法相結合

(1)正確的評估;

(2)熟練掌握基本的貼扎技術;

(3)熟練掌握解剖學、生物力學、肌動學的理論知識;

(4)在牽拉手法的基礎上,通過對肌肉組織進行橫向、縱向鬆解、肌腱壓迫、肌筋膜等手法調整,幫助肌肉有效塑形,促使軟組織回到正確的對位、對線上。


三、上肢肌群處理

(一)

①手指屈肌張力鬆解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治療者與患者手指相扣、做手腕背伸向內擠壓側拇指在外(或擠壓大魚際)同時另一手對旋前圓肌、橈尺側腕屈肌、蚓狀肌、外在肌進行鬆解,降低手指屈肌張力。

②腕屈肌功能性貼扎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手腕處於最大背伸位,拉伸軟組織,使用一條Y型和一條I型貼布,Y型以15~25%的拉力進行放鬆肌肉貼扎,I型貼布以中度拉力進行腕背伸肌功能貼扎。

(二)、

①肱二頭肌手法鬆解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取坐位,肘關節自然伸展狀態,最大限度放鬆肱二頭肌、肱橈肌,治療者將肱二頭肌由外向內側做橫向鬆解、肌肉塑形,同時對肱二頭肌肌腱進行擠壓45S,反覆進行,每次手法治療4~5次。

②肱二頭肌功能性貼扎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採取仰臥位,上肢肩關節外展>90度,肘關節呈最大伸展位,選取一條Y型貼布,以15~25%的拉力進行放鬆貼扎。

(三)、

①肱三頭肌手法鬆解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體位同上,治療者對肱三頭肌進行由內向外橫向鬆解以及肌肉塑形,同時進行屈肘及肩關節內收牽拉,三頭肌肌腱壓迫持續45S,每次反覆進行4~5次。

②肱三頭肌功能性貼扎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採取仰臥位,肩關節前屈90度,肘關節充分屈曲,選擇一條Y型和一條I型貼布,先將l型貼布以中度拉力順肌肉走向貼扎,再將Y型貼布以15~25%的拉力進行放鬆貼扎,貼扎時要充分屈肘進行擺位貼扎。

(四)、

①胸大肌、胸小肌手法鬆解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仰臥位、上肢外展大於100度,肘關節充分伸展,肩胛下墊一毛巾卷,治療者一手做胸廓向外下牽伸進行鬆解,另一手向外牽拉,幫助胸大肌、胸小肌做橫向按摩,反覆進行,每次手法治療4~5次

(2)胸大肌、胸小肌功能性貼扎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患者採取仰臥位,肩關節充分外展,最大限度拉伸胸大肌、胸小肌,選擇一條Y型貼布,以15~25%的拉力進行貼扎。

參考文獻

[1]陳文華.軟組織貼扎技術臨床應用精要[M].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2;

[2]林冠廷.肌內效魔法貼扎寶典[M].香港四季出版社,2017.24-26;

[3]祁奇;王予彬;陳文華;王惠芳.肌內效貼在運動損傷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13(10);

[4]儲麗麗.肌內效貼布對緩解頸肩部肌肉緊張度的時效性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6(53);

[5]鄭悅承.軟組織貼扎技術[M].臺北:合記圖書出版社,2007;

[6]餘波;祁奇等.不同貼扎方式肌內效的回縮力特徵及其改變皮下間隙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16(3);

[7]宋為平;劉懷清;實用肌貼應用技術[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功能性貼扎技術有效手法結合治療卒中後上肢肌張力障礙

部分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後臺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