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了幾個穴位就可以治病?成為名醫你僅僅知道穴位是不夠的

昨天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說了自己的症狀,問我扎什麼穴位可以治療,我看到這個問題,不禁皺了皺眉頭,什麼時候我們針灸是一個穴位對應一個病了?什麼時候都不講究辨證論治、辨證取穴了?知道了穴位就可以治病?

NO!NO!NO!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認識了幾個穴位就可以治病?成為名醫你僅僅知道穴位是不夠的

1.同一種病可能是不同的證,不能單純地一概而論取同樣的穴位

同病不同證在臨床上很常見,同樣也有同證不同病。比如最常見的感冒,有熱感冒(熱證),也有冷感冒(寒證),還有寒熱夾雜的感冒;同證不同病的如肝氣犯胃可引起嘔吐,也可引起呃逆,甚至出現胃痛。

那麼治療就肯定不同了,對於同病不同證的,需要同病異治,即辨證論治,選穴用方就有所不同,皆隨證選穴。這時候你就不會再問我胃痛到底該選什麼穴位,我咳嗽這幾個穴位到底有沒有效這樣的話了。

對於同證不同病的,需要異病同治。就比如肝氣犯胃的嘔吐、呃逆和胃痛,在選穴方面都可以選取中脘、太沖、足三里來治療,通過施用合適的補瀉手法,也都可以達到針到病除的效果。

認識了幾個穴位就可以治病?成為名醫你僅僅知道穴位是不夠的

2.即使選穴正確,不講究手法也是達不到效果的

針灸治療穴位是基礎,手法是關鍵。針灸的補瀉手法繁多,但提插補瀉和捻轉補瀉是最基礎也是最常用的補瀉手法,用好這兩種手法就足夠了。

在學習針灸過程中,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去記穴位,其實忽略了穴位以外的東西。殊不知穴位之外的手法也很重要。比如同樣的呃逆,你知道應該使用足三里,本來這個患者是的呃逆是虛證,需要用補法,你不假思索地平補平瀉,甚至用了瀉法,患者的症狀依舊沒有緩解,你就得出足三里在呃逆治療中無效的結論,這就過於草率了。

認識了幾個穴位就可以治病?成為名醫你僅僅知道穴位是不夠的

3.針刺深度也很關鍵,有時候穴位刺激方式更加重要

針刺深度是我一直在強調的問題,現在的院校教育給大家灌輸的思想就是“治不好不要緊,千萬不要出問題”,這句話其實是沒有錯誤的,關鍵是你要是矯正太過就有點在扼殺名醫了。

因為這句話的存在,我當時讀書時的老師曾這樣教導我們,當你不確定這個穴位針刺多深的時候,你就拿最短的針去扎唄。

何必呢,我想,這樣還不如不扎,病位並不在表皮,你扎個表皮能起什麼作用,甚至你的針都無法直立還指望你能發揮什麼奇效?

針刺深度非常重要,比如中脘穴,看過我視頻或者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多時候都是扎3寸,比如在治療痰濁中阻證,必須要直刺3寸才能撼動病根,你要是拿1寸的針去扎,在表皮患者的針感不強烈,如何才能讓邪氣外出呢!

對於穴位的刺激方式有很多,如用針刺,用艾灸,用按摩棒,即使針刺,也會有大針、小針、粗針、細針的區別,不同的病症效果會不一樣。頑固性疼痛,如陳舊性膝關節炎,你拿細針去刺,和拿粗針去刺效果會明顯不同,顯然粗針效果更好。

對於針灸的學習,是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思考,不假思索,生搬硬套是不可能出現預期效果的,想成為名醫也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大家點贊評論,歡迎評論區與我交流。

#穴位##針灸##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