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酒的近代工業化發展

隨著時代變遷,近代中國撿起了古老的葡萄酒釀造,並且讓他工業化發展,引進了西方的釀造技術和西方的葡萄酒文化。我們慢慢道來這近代中國葡萄酒是怎麼開始工業化的。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飲料酒之一,在自然界無需人工干擾的情況下也能產生,只是這樣的酒不能直接飲用,自然形成的酒很多被雜菌干擾,形成了很多有害物質。據史書記載,人工釀造葡萄酒產生於公元前5000-6000年亞洲西南小亞細亞地區。

中國葡萄酒的近代工業化發展

我國自古就有原生葡萄,人工生產葡萄酒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根據史冊記載,公元前138年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將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傳入中原,從此之後每朝每代都有小批量的生產,民間也有自釀葡萄酒的工藝。但是由於當時的存儲條件的限制,始終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水平,產量不是很大。因為白酒容易存儲且不容易過期,才得以力壓葡萄酒一頭,成為中國的國酒代表。

中國葡萄酒近代工業化是在1892年印度尼西亞華僑實業家張弼士在山東煙臺找合肥李鴻章特批開設的張裕釀酒公司,並從國外引進釀酒葡萄品種,這算是真正切切第一個近代化葡萄酒工廠。但是據當時的經濟張裕也是在成立5年後才開始發展,隨後中國也出現了好幾家近代化的葡萄酒工廠,但是規模都是比較小的。

中國葡萄酒的近代工業化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也重視這些輕工業,葡萄酒工業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了快速的發展,先後在河北、天津、黃泛區(河南、安徽北部、江蘇)、通化、寧夏、長白山等地建立了葡萄酒種植和葡萄酒廠,並且請了很多國外知名的釀酒師指導建廠釀酒。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開放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國際酒桌也開始多了起來,要知道國外都是喜歡用葡萄酒會客,我們中國哪能居後呢,我們國家隨後也很重視葡萄酒工業化的發展,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優良的釀酒工藝及現代化的釀酒設備,我國葡萄酒行業的釀酒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國葡萄酒生產企業已遍佈山東、安徽、河北、河南、北京等26個省市。國產釀的葡萄酒也得到了國內愛酒人士的歡飲,佔領了國內的葡萄酒大部分市場,並且有部分企業釀的酒開始銷往國外,據海關提供的數據就有部分出口到法國、美國、荷蘭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葡萄酒的近代工業化發展

近代比較有名的葡萄酒工業化企業有: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茅臺葡萄酒、甄灣葡萄酒、等一系列葡萄酒公司。這些公司都為了國產葡萄酒做了很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