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企業的“三個剋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前不久樂視網公佈了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48,998.00 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69.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28,159.01 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75.46%%; 基本每股收益為-2.83 元,比去年同期減少 180.12%。

咋一看虧損112.8億,是不是很嚇人,當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任然虧損達14.82億,依然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可在五年前的樂視網正是一個風頭正勁,各大互聯網科技論壇都把賈躍亭奉為坐上賓,如今卻滯留國外很久未歸,最近又剛剛申請破產重組,前後真是天壤之別。

為什麼會這樣呢?想想當年樂視是一個擁有最多長視頻版權的視頻網站,樂視電視還奪得過互聯網電視第一,怎麼就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呢?

當然通過網上的報道,大家都知道樂視是因為現金流斷裂才倒下的,這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我們繼續追問,樂視的現金流為什麼會斷裂?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樂視現金流斷裂?

這些年通過對一些公司的研究,我發現很多老闆都忽視了在經營企業的時候的剋制,特別是當自己的企業處在“風口”上時,更加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這個時候危險正在悄悄來臨。

那麼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對哪些因素的剋制呢?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總結了三條。


經營企業的“三個剋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保持對速度的剋制

經營企業不正是要發展越快越好嗎,怎麼還要保持對速度的剋制呢?這似乎有違大眾的直觀感受。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不難理解了,比如你要開車從A地到B地去,你平時的駕駛速度都是80碼,這次你想快點到達,開到了200碼,那這樣是不是出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加大了,顯然為了自己的安全,並不是越快越好。

做企業也是一樣,如果發展速度太快了,首先有可能導致資金跟不上,這個時候就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樂視就是這樣倒下的,樂視在資金鍊斷裂之前要打造“七大生態”,像手機和電動汽車可都是非常燒錢的業務,顯然賈躍亭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把事情做成的難度,特別是手機和汽車業務。

資金跟不上可能很多企業都能看到,但是還有一種原因是人才組織跟不上,因為支撐一個公司快速發展,人才隊伍和組織建設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人才隊伍跟不上,那麼在經營中就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質量問題、管理問題等等;如果組織建設跟不上,就好比一輛沒有組裝結實的車,跑得越快越容易散架,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必須保持對速度的剋制,而不是發展越快越好。


經營企業的“三個剋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保持對利潤的剋制

去年參加中信證券在深圳舉辦的上市公司資本年會,丸美股份的專場公司創始人孫懷慶親自參加。在談到公司對未來業績的展望時,孫總說到,我們不會為了追求利潤的高增長而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公司要追求短期利潤的增長是很容易的,比如在研發資金和銷售費用上稍微挪動一點就能讓短期利潤很好看,但從長期來看,這損害了公司的長期利益,這樣的事情我們不會做。

可見,孫總對利潤增長的看法是比較理性的,而不會盲目迎合資本市場,為的是讓公司能夠更健康、更長久的發展。

因此,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也不是利潤越多越好,而要根據經營的實際情況,保持利潤的合理增長。


經營企業的“三個剋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保持對杆槓的剋制

對於投資者,巴菲特一再告誡我們不能借錢炒股,借錢就是加杆槓,說到杆槓,很多人可能會嗤之以鼻,你自己不行,並不能說明別人不行,有些人加杆槓賺到了很多錢。

我不否認你說的是事實,但只是事實的一半,事實的另一半是也有可能破產。我並不是聳人聽聞,2015年股災的時候,那是我正在一家券商做投資顧問,上班時我總是聽到一些加了融資融券的人打電話到公司客服,祈求甚至哀求我們給他寬限點時間,不然真的是傾家蕩產了,真是一幕幕人間慘劇。

試想一下,他們當初開通融資融券的時候也是確信自己能夠控制的住的,而且還進行了風險測評,可是在誘惑面前,總是不免犯錯了。你真的認為你可以嗎?

對於企業也是一樣,過年期間最大的財經新聞之一,北大方正宣告破產,被北京銀行申請債務重整,這可是一家資產三千億,還背靠北大的國企,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三千億資產都是賬面價值,那麼真實價值是多少,能變現的又有多少,資產不實,實在的實,但債務確實實實在在的,摧毀方正集團的可能僅僅是一筆銀行的小小貸款。這就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多米諾骨牌,摧毀萬噸巨輪的從來不是暴風雨,而是隱藏的迷霧中的冰山。

很多公司成也杆槓,敗也杆槓,一個對杆槓上癮的企業就好像一個在懸崖邊跳舞的人,想想那場景雞毛孔都發麻。

經營企業的“三個剋制”,保持對速度的剋制,保持對利潤的剋制,保持對杆槓的剋制,不然就真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heart心隨勇動,西南財經統計碩士,金融從業人員,財經原創作者,專注商業和公司研究,一切從“心”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