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前几天全网都还在担心印巴边境有4000亿只蝗虫集结,会不会入侵我国。终于,一个好消息传来,印度蝗灾目前已基本结束。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但是,还有一个坏消息,印度政府发布了预警:今年6月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蝗灾。


蝗虫在东非和印巴都是人人喊打,然而在我国古代,它却带有一定的"神性"。


早在距今五、六千年之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东北人民就已经率先"结识"了蝗虫这种小虫子。


在辽宁省的一个大城市(不是铁岭),朝阳市(不是北京朝阳区),有一个史前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在这里出土了很多玉石动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条玉龙,号称"天下第一龙"。


什么?没听说过这条龙?那华夏银行的logo你肯定见过吧,对,就是它。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除此之外,还有玉鸟、玉鸮(猫头鹰)、玉猪、玉龟、玉鱼、以及玉蝈蝈和玉蝗虫。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玉龟,形态不同,因为是一公一母哦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玉鸟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左为玉蝗,右为玉蝈蝈

再看一下玉蝗的细节——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材质为青白玉,采用了圆雕的技法,表面线条以阴刻为主,虽然寥寥几笔,但是生动地勾画出了飞蝗的形象。


就连一些细节也没有放过,翅膀半展,仿佛振翅欲飞。


对于五、六千年之前的古人来说,玉器雕刻水平能达到这个水准,已经足以让人惊叹了。


我们都知道,蝗虫一直被视为害虫,而玉被视为通灵的圣物,这二者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这只玉蝗是做什么用的呢?


目前有两种猜测:


生殖崇拜:


和玉蝗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只玉蝈蝈,蝈蝈又名螽斯,俗名“叫哥哥”、“油子”,就是养在竹笼里听它唱歌的小虫子。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别小看它,蝈蝈曾经被大禹氏族当作图腾来崇拜。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们对劳动力的渴望压倒了一切,所以生殖崇拜的思想比较盛行。


而蝈蝈这种繁殖力超强的昆虫就成为了“神虫”,受人膜拜。


后人在祭祀大禹时有一种叫"禹步"的仪式,就是蹦蹦跳跳,模仿蝈蝈的行为。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蝗虫和蝈蝈本来就是近亲,长得像,习性也接近,蝗虫的繁殖力也是惊人,一只蝗虫一次就可以产卵50-100只,而且小蝗虫一个月之后就能再生下一代,短时间内就能开枝散叶,百子千孙。


这简直是古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呀,即使到了清代,贵为皇帝,雍正也免不了被人这么殷切地期待。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平头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推测,牛河梁遗址的先民们也许正是惊叹于蝗虫的能生,“就这样被你征服”,开始了对它的崇拜。


萨满法器


牛河梁遗址位于东北,地球人都知道,东北人喜欢跳大神,也就是"萨满教"。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萨满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信奉万物有灵,认为花鸟草虫都有灵性,有"百灵助神"的说法。


萨满巫师认为,把鸟兽昆虫的形象做成玉饰物,缝到萨满神服上,这些助神的魂魄可以伴随在他身边,受他的驱策,帮助他完成神圣的职责。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你看,即使是今天的萨满巫师,身上也是左一串右一串,层层叠叠,披挂上阵。


还记得上文提到了玉鸟玉鱼等动物形玉器吗?应该都是这样的功能。


而且,玉蝗的头部有穿孔,更加坐实了之一推想。


无独有偶,在陕西省神木市,龙山文化的石峁遗址(距今4000年前),也发掘出了玉蝗。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造型没有牛河梁遗址的那只生动,缺乏动感,直挺挺的,倒是有点像蝗虫木乃伊。


还有,1975年,在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村的西周木椁墓中(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又出土了一枚玉蝗佩。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刀法简洁,造型洗练,在西周同时期的玉器中比较罕见。


这两枚玉蝗,一在陕西,一在北京,萨满教并不在这两地流行,应该不是萨满法器,所以一般认为它们代表生殖崇拜,可能还带有一些"蝗神崇拜"的色彩。


也许有人会问:蝗虫是害虫啊,人们应该大力灭杀才对啊,怎么会把它当成蝗神进行崇拜呢?


回顾古代人民"战蝗灾"的历史就知道了 。


一方面,蝗灾相当频繁,以清朝为例,几乎每年一次,这还是小的,过去就完了。而每5到6年,会再来一次大蝗灾,不仅范围绵延数省,而且持续好几年才结束。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另一方面,蝗虫这种虫子虽小,但剿灭极为困难,它们规模极大,遮天蔽日,集体作战,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甚至屋顶盖的老苇席都被啃食。


更可怕的是,蝗虫繁殖能力极强,成虫把肚子扎进土里,上百颗卵产下来,短短数十天就能孵化。边吃边生,边生边吃,旧的未去,新的又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这谁顶得住啊?


长此以往,古人对蝗虫是怕到极致,物极必反,居然衍生出了"蝗神崇拜"。田间地头,出现了很多"虫王庙"。


从"蝗"这个字就能看出来,虫中之皇,实在是霸气十足,惹不起,惹不起。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一直到唐代之前,古人对蝗灾的处理都比较被动,认为这是“上天降灾”,宁愿焚香膜拜虫王,也不敢去捕杀。


唐朝开元年间,宰相姚崇大力主张捕蝗,唐明皇下达了杀蝗令。此后,人们才开始接受蝗虫可以捕杀的理念。


但即使如此,民间的蝗神崇拜思想还是根深蒂固,一直到了清朝,民间的治蝗手段主要还是祭祀神灵。


乾隆十八年,近畿蝗灾,浙江道御史居然"请御制文以祭",要皇帝亲笔写祭文,幸亏乾隆皇帝英明,坚决拒绝了。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到了清末,蝗虫还是会出现在玉雕中,不过"蝗神"的色彩已经大大减弱,主要是生殖崇拜的残留。


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翡翠白菜,上面就雕刻了两只栩栩如生的昆虫,一只是蝈蝈,一只是蝗虫。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这棵白菜被误传为慈禧太后的爱物,其实,它原本摆放在紫禁城的永和宫,这里曾经的主人是瑾妃,珍妃的亲姐姐,人称“胖娘娘”。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据推测,这件玉雕应该是瑾妃的陪嫁,白菜青白两色,寓意新娘清清白白,而且借蝈蝈和蝗虫表达了"多子多孙"的祈愿。


到了现当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蝗灾的治理不再困难,蝗灾也大幅减少。人们对蝗虫不再厌恶,在艺术作品中,它反而成了一种"文艺感"十足的昆虫,带有乡村野趣的意象。


在此不得不提到齐白石大师,这位长胡子老爷爷第一次把蝗虫引入到国画中。


从此,蝗虫开始变得“文艺范儿”了。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在唐朝,昆虫这一题材在画界的地位是最低的,到了宋代,经过一些名家提携,昆虫的地位才开始有所提升。


此后的画家才开始意识到,画花草时要点缀一些虫儿,才能让画面更加生机勃勃,充满野逸之趣。


不过画界还是普遍认为,所谓的"昆虫"仅仅包括蜂、蝶、蝉等比较"高雅"的虫子。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齐白石出身草根,早年不过是个小木匠,他曾经在乡间生活了很多年,天然地喜欢率真、朴素的乡野生活,所以后来,他创造性地拓宽了草虫绘画的题材范围。


他的笔下,不仅有蜂蝶蝉等"高雅"的昆虫,还有蝈蝈、蝗虫、蚂蚱等乡气十足的虫子。


甚至还有蟑螂、苍蝇,也不知道大师是恶搞还是单纯地有童心。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本文开篇一直在说玉蝗,其实,齐白石老爷爷和玉石也颇有渊源,他原名纯芝,号兰亭,后改名齐璜(正如上面画作的署名),号白石。


"璜"本身是一种玉礼器,弯曲状,为古代"六器"之一。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而玉即"石之美也","白石"其实就是白色的玉石。这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吧。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现代玉石界,蝗虫也出现在一些作品中,其寓意中,"多子多孙"的含义减弱了,毕竟现在没人愿意生太多了。


不过倒是发展出了古代没有的新含义——飞黄(蝗)腾达,看来现代经济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此外,蝗虫善于啃食,大家认为,玉蝗又有"不缺食物,不缺衣食"的寓意。

印度蝗灾,蝗虫人人喊打,在我国,蝗虫却出现在国宝文物上

小小的虫子,就这样串联起了从古到今的文明史与艺术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