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人文常識之張仲景

中醫學術文化自古以來代代傳承,在國內外頗有美譽,特別是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等,在醫學上的卓有成就。這在人文常識的考試當中屬於高頻考點,因此想要做到有所突破,我們首先需要先認識一下張仲景以及與張仲景相關的故事。


公考人文常識之張仲景


一、生平事蹟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醫聖”,是南陽五聖之一(“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他一生勤求古訓,博覽古籍,寫出了不朽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

(一)《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根據記載,在漢獻帝建安元年期間,很多百姓都患上了傷寒,死亡無數,看到此情景,張仲景立志於要成為一個治病救人的良醫。所以,他苦心專研,著成了舉世名作《傷寒雜病論》。在本書中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傷寒雜病論》在中醫史上有重要地位,從魏晉及今,一千六百多年來,一直是學習中醫必讀的經典著作。清代醫家張志聰說過:“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傷寒論》)者不可以為醫。”

《傷寒雜病論》在唐宋以後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其中,《金匱要略》就是該書的雜病部分,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著,被古今醫家讚譽為方書之祖、眾方之祖、醫方之經、經方,是治療雜病的典範。

(二)祛寒嬌耳湯

在漢獻帝建安元年期間,張仲景在一次返鄉時發現村裡的鄉親因為天氣寒冷,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傷了,而且不同程度的感染了風寒。於是,他叫徒弟在空地搭了個棚子,煮上藥材發放給鄉親。發藥的那天正是冬至,發的藥是“祛寒嬌耳湯”。祛寒嬌耳湯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下鍋煮熟。這味藥不僅可以禦寒,又可以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即餃子。慢慢的,老百姓在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中形成了習俗,延續到現在,每到冬至人們都有吃餃子的習慣,以此紀念張仲景醫術高超和仁心仁德。

(三)坐堂醫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期間,瘟疫肆虐,老百姓都找他醫治。每日,張仲景都在處理完公務之後,在後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由於張仲景醫術高超,前來求醫的人越來愈多,他乾脆公開坐堂應診,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後來,人們把坐在藥店內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這就是中醫藥店稱“堂”的來歷。

二、考察形式

對於中醫常識性考點考察重點不在於藥理研究,而是在於考察醫學代表人物、別稱、重要貢獻、相關書籍及相關成語典故等。我們只有分類去記憶才會事半功倍。

三、例題展示

1. (單選)( ),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是南陽五聖之一。

A. 扁鵲

B. 張仲景

C. 華佗

D. 李時珍

解析:B。張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醫聖”,是南陽五聖之一。故本題答案選B。

2.(多選)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才輩出,其中舉世聞名的南陽五聖位列其中。下列屬於南陽五聖的是( )。

A. 書聖,王羲之

B. 醫聖,張仲景

C. 商聖,范蠡

D. 科聖,張衡

解析:BCD。南陽五聖包括:“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故本題答案選BCD。

3.(單選)(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著,被古今醫家讚譽為方書之祖、眾方之祖、醫方之經、經方,是治療雜病的典範。

A.《傷寒雜病論》

B.《金匱要略》

C.《難經》

D.《傷寒論》

解析:B。《傷寒雜病論》在唐宋以後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其中,《金匱要略》就是該書的雜病部分,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著,被古今醫家讚譽為方書之祖、眾方之祖、醫方之經、經方,是治療雜病的典範。故本題答案選B。

4.(單選)餃子是冬至當天常吃的食物,它來自於古時候的一味藥方,叫做“祛寒嬌耳湯”。那麼,餃子延續至今是為了紀念( )。

A.華佗

B.張仲景

C.孫思邈

D.李時珍

解析:B。在漢獻帝建安元年期間,張仲景在一次返鄉時發現村裡的鄉親因為天氣寒冷,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傷了,而且不同程度的感染了風寒。於是,他叫徒弟在空地搭了個棚子,煮上藥材發放給鄉親。發藥的那天正是冬至,發的藥是“祛寒嬌耳湯”。祛寒嬌耳湯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下鍋煮熟。這味藥不僅可以禦寒,又可以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即餃子。慢慢的,老百姓在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中形成了習俗,延續到現在,每到冬至人們都有吃餃子的習慣,以此紀念張仲景醫術高超和仁心仁德。故本題答案選B。

5.(單選)人們把坐在藥店內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這就是中醫藥店稱“堂”的來歷。那麼坐堂這種說法最早來自於( )

A.華佗

B.張仲景

C.孫思邈

D.李時珍

解析:B。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期間,瘟疫肆虐,老百姓都找他醫治。每日,張仲景都在處理完公務之後,在後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由於張仲景醫術高超,前來求醫的人越來愈多,他乾脆公開坐堂應診,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後來,人們把坐在藥店內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這就是中醫藥店稱“堂”的來歷。故本題答案選B。

6.(單選)從魏晉及今,一千六百多年來,有本著名醫書一直是學習中醫必讀的經典著作。清代醫家張志聰說過:“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 )者不可以為醫。”

A.《本草綱目》

B.《傷寒論》

C.《難經》

D.《黃帝內經》

解析:B。《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張仲景在中醫史上的重要地位,從魏晉及今,一千六百多年來,一直是學習中醫必讀的經典著作。清代醫家張志聰說過:“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傷寒論》)者不可以為醫。”故本題答案選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