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 讓生命走得更遠

對付腫瘤不能單靠先進的醫學技術,還要有人文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邏輯學、能量信息學等多個學科的幫助才有可能獲勝。10月24日,在北京舉辦的“愛是人間最好的良藥——NKT臨床10年慶典活動”上,清華大學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教授在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人文醫學在戰勝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人文 讓生命走得更遠

2010年張明徽團隊開始接受NKT細胞治療第一位志願者,期間獲得了十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支持,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加入“十二五”國家新藥創制計劃、重大傳染病計劃以及“863”計劃等國家重點醫療項目,並發表論文。建立了NKT的大規模擴增方法,發現了NKT的雙向抗腫瘤效應。他們對待每一位患者就像對待每一個新課題,從認真收集所有基線期的病歷材料開始,同時保持監測和溝通,做到了長期跟蹤隨訪(最長跟蹤已達9年)。

儘管從技術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通過與患者的接觸張明徽教授越來越意識到,單純靠現代的醫學技術並不能完全解決疾病!人文精神的作用或許與科技技術同等重要。

首先,癌症患者和家屬必須學習大量的醫學知識才能較好地與醫生溝通;其次面對那麼多先進治療技術,患者卻不知該如何選擇;患者在完成前期階段治療後,卻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抉擇……醫患之間的知識壁壘是天然存在的。

張明徽團隊開始致力於腫瘤基礎知識的科普,提出“科普是一種慈善”的口號,通過各媒體平臺進行腫瘤綜合治療選擇的教育。但隨著醫學科普的深入,又遇到了新課題——光有了知識的累積,卻仍做不好選擇題。

許多患者和家屬,醫學知識瞭解的甚至比醫生還多還雜,為什依然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終末期的患者是繼續接受激進的治療,還是關懷陪伴更重要?許多被臨床宣判“死刑”的患者,為什麼仍然能創造奇蹟?這些問題的答案,僅從科學技術角度已無法解釋清晰。

也許,除了醫療技術,還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癌症的治療效果。比如社會學、心理學因素,甚至性格特徵、家庭關係、宗教信仰等所起到的力量有時候比醫學技術干預還要大。而這恰恰是目前醫療體系裡嚴重忽視的部分。

於是,該團隊在科普傳播中提出“樂和新醫”。“樂和”即為“樂於心,和與眾”,是人文醫學的落地,是希望每位患者和家屬能達到“與己樂,與人和”的狀態,也是醫者與患者之間理想的和諧關係;“新醫”代表著廣義醫學的概念,不僅僅包括科學技術,還涵蓋社會學、心理學、哲學、邏輯學、能量信息學等學科。

依據這個概念,他們成立了一個主要由患者、家屬及志願者組成的樂和會,希望通過鏈接各方的力量,開展一系列的課程和活動來實踐互幫互助,付出分享,並傳播美好和希望,收穫精神的愉悅和身體的康復。

編輯:餘運西

審核:吳衛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