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痠痛是脾氣弱!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供養,自然就會出現痠痛了。

肌肉痠痛脾不足,按摩太白補一補

針對疾病:肌肉痠痛

適宜人群:此證患者皆適宜

操作方法:每天用拇指用力點按太白穴3~5分鐘,以有酸脹感覺為宜,或者用保健小錘敲打此處。不拘時做。

前幾天在公園鍛鍊時遇到許久不見的一位老朋友。彼此見面打過招呼。我見她脖頸處貼塊膏藥,便問她怎麼回事。“別提了,多些日子不鍛鍊了,前天稍微做了些運動,沒想到回去後就感到腰痠背痛的。正好家裡還有些膏藥,我就貼上了,可也不見好。”

肌肉痠痛是脾氣弱!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供養,自然就會出現痠痛了。


“我教你個辦法吧,治你這病絕對管用,而且見效也特別快。”

“什麼辦法?快說吧!”“你回去後脫去鞋襪,在足部內側邊緣,足大趾後面有一個凹陷,取一根艾條,置於離皮膚3釐米高的地方,點燃後在這裡灸,以微微發燙為宜,這樣灸上大約半個小時,至皮膚變紅,你腰痠背痛的毛病就會好了!”

肌肉痠痛是脾氣弱!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供養,自然就會出現痠痛了。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足大趾後面的凹陷處。


“這麼有效果嗎?”

“那當然!”

“好,那我回去試試!”

第二天,又在公園見到她,“怎麼樣,我說的辦法管用吧!”我笑著問他。

“有效!有效!簡單太神了!”她一個勁地點頭。

“我回去灸了半個鐘頭,果然脖子也不僵了,腰也不痛了!不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好奇地問。

我告訴她這是運用中醫的原理,通過調節全身的經絡來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黃帝內經》載:“脾主肌肉”“脾主四肢”。也就是說,人體的四肢及全身的肌肉與脾有著重要的聯繫。

脾主“運化”,運是運輸,化是消化。我們所吃的食物並非全是精華,也有粗渣。而脾的功能就是“去粗取精”,將食物中的精華物質運到全身各處。肌肉得到充分的營養供給自然就會強壯有力了。大多數人在突然運動或搬抬重物後之所以會感到四肢無力,就是因為脾氣一下子耗費過多。

肌肉痠痛是脾氣弱!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供養,自然就會出現痠痛了。


脾氣弱了,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供養,自然就會出現痠痛了。

我讓她灸的那個穴位叫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也就是說這裡是脾經的發源地。

刺激此穴就可以調理脾經的氣血,氣血足了,脾的功能自然也就強了,這樣全身的肌肉得到充足的供養,也就不會再痠痛了。聽完我的解釋,她才心悅誠服。“我兒子教體育的,他上課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因運動過量而導致腰腿痠痛,我把這個辦法告訴他,他肯定高興!”

確,對於因運動引起的肌肉痠痛,刺激太白穴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太白”又為古代星宿之名,據說此星有平亂安邦之能。而“太白穴”將肌肉痠痛“掃除”,使人體功能得到正常恢復,也正應了“安邦”之意,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

肌肉痠痛是脾氣弱!肌肉得不到充分的供養,自然就會出現痠痛了。


如果你不喜歡灸,也可以用手按,伸出拇指,每天用力點按此穴3~5分鐘,以有酸脹感覺為宜;或者用保健小錘敲打此處來代替點按,也是有效果的。時間、方法可以隨意掌握,目的就是將經絡疏通。除了緩解肌肉痠痛的症狀外,其他的脾虛症狀刺激此穴也會有效,比如睡覺時流口水。這種現象在中醫上叫“脾不攝津”,意思是脾氣虛弱了,不能收攝這些津液了,它自然也就流出來了。所以,如果你經常有睡覺流口水的現象,那就證明你的脾虛,此時刺激下太白穴就可以了。

如果你鍛鍊時又感到肌肉痠痛了,別忘了刺激下太白穴,這可比貼膏藥快得多!“真金不怕火煉”我是不是在賣狗皮膏藥,您一試便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