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貳爺喜歡自己動手做早餐,但又不喜歡千篇一律,所以有時做出來是這樣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有時是這樣的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雖然主食每天不同,但有種食材貳爺幾乎頓頓早餐都會用到,那就是雞蛋

雞蛋中的蛋白質含有人體無法自身合成的全部(九種)必需氨基酸,而且比例恰當,屬於最優質的蛋白質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雞蛋十分美味又非常百搭,可奢可廉可繁可簡,煎蒸炒炸煮樣樣都行,無論主角配角均能勝任,愛下廚的人很少有不喜歡雞蛋的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貳爺不但做菜隨意,家中雞蛋大小也很隨意)

然而,同樣的雞蛋同樣的做法,比如煎個荷包蛋,大廚和廚房小白做出來的賣相與口感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油溫與火候一向都是影響蛋料理的最重要因素

貳爺以前寫過《如何煎一個人見人愛的太陽蛋》,雖自覺寫得詳細,但從後來粉絲髮來的圖片可以看出有的人做得還不太完美。不過不用擔心,做菜這種事只要知道了原理,腦洞一開便能玩出新花樣,做法太難就換種方式好了。貳爺最近就想出了一個不用油也不用火的方法來製作太陽蛋,相信這次對大部分人來說會更容易成功。

首先需要以下工具: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鍋子可大可小,最好配有玻璃蓋,這樣便於觀察。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碟子最好選擇薄底且有一定深度的不鏽鋼碟,薄底導熱較快,太淺或太小的容易進水。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開始製作,首先把雞蛋打入碟中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燒開大半鍋水,然後關火,打開手機計時器開始計時

將碟子夾入鍋中使其飄浮於水面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通過夾盤器調整碟子角度使蛋黃位於正中,當碟子底部的蛋液開始凝固(蛋黃已被固定)即可拿出夾盤器並迅速蓋上玻璃蓋,如果這時候瞄一計時器時間應該為

28秒左右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淋上幾滴醬油(也可以發揮想象力,用醬油在上面作畫,貳爺就經常做這事),嘗一口試試,它一定能夠刷新你對雞蛋嫩度的看法。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這個太陽蛋的味道和口感都無可挑剔,但它只是個“陰天版”的太陽蛋,對顏控來說肯定是不夠過癮的,下面我們再來說說

“晴天版”的太陽蛋的做法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首先我們要說說雞蛋的熟成原理

蛋白的熟成溫度大約在60度左右,蛋黃的熟成溫度要略高几度(太陽蛋、溏心蛋等製作方法正是利用這個溫差原理來實現的)。蛋入鍋後加蓋的目的是利用蒸汽使蛋的上表面熟成凝固,會“陰天”是因為蒸汽溫度太高,不但蛋白熟化,連蛋黃的上表面也開始熟化。

想要“陰天”變“晴天”的辦法就是在一個適當的時機給鍋內的蒸汽降溫,但又不能降太厲害,如果降得太多蒸汽溫度不足以將蛋白“蒸熟”就前功盡棄了。根據貳爺的實驗數據大約在2分30秒時蛋黃的上表面會開始出現霧化(透過充滿朦朧玻璃蓋能夠隱約看到),只要在這個時間點把鍋蓋揭開又馬上蓋上,然後等到3分10秒(因為2分30秒時揭蓋降低了溫度,蛋白的熟成時間需要延長更多)時再次揭開鍋蓋並把碟子夾出,“晴空版”的太陽蛋就完成了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上面提到的這些時間點只是參考值,自從有了這個“無油無火太陽蛋”的想法後,貳爺第一次試驗便成功了,但之後又陸續用不同鍋不同碟不同水量不同大小的雞蛋進行了十幾次試驗(換句話說貳爺已經連續吃了半個多月這樣的太陽蛋了,要不是為了寫這篇文章,再好吃的東西我也不想連續吃這麼多天),發現關鍵的時間點並不會有太大波動(也就三到五秒)。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會影響這個時間點,比如一開始固定蛋黃的時間貳爺寫的是28秒左右,動作慢些可能要30多秒甚至40多秒,這樣即使是“陰天版”的也要往後再延長10到20秒,而如果放入碟子後不調節蛋黃位置直接加蓋大約2分40秒就能完成了(這樣會更美味,時間越短蛋白口感越好,只是沒那麼好看)。

寫上時間是為了方便沒經驗的人參考,最有效的辦法還是透過玻璃蓋用眼睛來觀察,多試幾次就能脫離計時器了。

另外,這種方法如用作廚藝表演應該也不錯,將鍋、碟、水壺等器皿換成精美的瓷器或銀器,等蓋好蓋子後稍微做點別的事情(拿拿調味瓶或準備點綴材料而不是傻傻地等),計算到差不多時間就把蓋子打開,將太陽蛋拿出。任誰第一次看到和吃到都會覺得這是個

不可思議的料理藝術的……

這個太陽蛋可厲害了,不用油也不用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