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人語 | 評《人生第一次》《重生》《青春有你2》

看臺人語 | 評《人生第一次》《重生》《青春有你2》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

見微知著 溫暖人心

就像片頭的皮影戲那樣,嬰孩呱呱墜地,一路向前,經歷上學、就業、結婚、為人父母、垂垂老矣……網絡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抓住人生中12個重大節點,圍繞關注度高的話題,將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第一次”組成連環畫式生命剪影,向我們傳遞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該片將“人生”這個龐大命題慢慢拆解,通過記錄普通人生活,在點點滴滴的場景中建構群體。個體境遇是時代註腳,切口雖小,但見微知著,能夠一窺社會發展現實圖景。整部片子充盈著暖色調,讓觀眾在笑中獲得啟迪,落淚時心生感動和希望。

(流夏)

劇集《重生》

突破類型 留有餘味

一次出勤後,警察秦馳暫時失去記憶,接下來他在不斷追問“我是誰”中抽絲剝繭,找到真相。網絡劇《重生》裡,“認識你自己”成為重頭戲,讓整部劇不僅“燒腦”,而且帶有哲思意韻。每個小故事完結後的大段獨白,為該劇增添不少韻味,可見創作者用心所在。珠玉在前,與類型、故事背景設置相似的其他作品比較,該劇增加了動作戲分量,格鬥追逐場景頻頻出現。歷經坎坷後,主角性格的積極轉變,也給觀眾留下思考空間。雖然“大結局”有些倉促,部分動作戲也還可提高,但《重生》用差異化內容呼應同類型創作,值得關注。

(水木)

綜藝《青春有你2》

要有話題,更要才藝

繼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火爆之後,選秀節目出現扎堆、同質化現象,同類節目市場遇冷。這個春天,《青春有你2》又掀起了新一輪網絡綜藝熱潮。節目提出“不定義自我”,拒絕平面化人設的初衷讓人眼前一亮,學霸歌手、網絡紅人、跨界藝人等各種身份的選手出現,直接應和節目理念。但是,寬泛的概念讓節目選拔標準變得模糊。目前來看,節目將大量鏡頭聚焦在有話題性的選手身上,有實力又努力的選手反而默默成為背景板。雖然《青春有你2》不斷登上熱搜榜,但與節目標榜的“青春勵志”還有距離。

(月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人民日報文藝,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