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舞台演绎精彩人生

在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王文胜劳模创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走廊墙壁上,悬挂着一副牌板:给想创新的人以平台,给能创新的人以舞台。每当看到这句话,王文胜内心就会充满不竭动力。他说,这句话契合了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心声,以及他的梦想。

1990年高中毕业后,王文胜以一名普通农民协议工的身份在潞安集团参加工作。虽然第一学历只有高中文化,但是他认定“笨鸟先飞”的道理,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不但自修取得大学专科、本科学历,还从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和工程师。30年如一日,无论是班中还是班后,王文胜始终坚持战斗在煤海生产第一线,向旧技术、“洋设备”大胆开刀,将旧工艺彻底革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矿山。

百米井下、十里矿区,王文胜爱学习是出了名的。常村煤矿是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同时也是一座高瓦斯矿井,因此,如何在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发挥先进设备的最佳效能,成为王文胜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检修英国引进的综采设备时,王文胜发现与国产设备不兼容的问题,连国外专家都束手无策。王文胜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深入研究系统,对漏电保护冲突问题进行大胆改造,不仅成功排除了故障,还使工作面安装进度提前10天完成。针对综采工作面负荷中心的过流信号与国产参数不匹配的问题,他研制开发了3300伏高压控制设备电流实时监测装置,实现了中外设备技术上的有效对接,杜绝了综采面设备过负荷事故的发生。

在集团大力支持下,王文胜牵头创建了劳模创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开发了两端头支护机械化作业、胶带机机尾自移、采煤机机载瓦斯监测断电仪改进等技术,研制了综采工作面端头机械化辅助支护顶板装备和胶带机液压自移机尾技术,使综采工作面机尾自移作业由3小时减少为20分钟,单面日均多生产原煤800吨。他建议的“矿井470水平建设优化巷道设计”被采纳后,缩短了两年建设周期,节约资金2500多万元。多年来,王文胜带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2项,取得国家专利22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到3600多万元。

从一名农民协议工逐步成长为矿山的技术明星、煤炭行业的技能大师、成为一名真正的“煤海工匠”,王文胜以勇于担当的品格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本色。

本报记者杨文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