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日前,一則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2020年3月份以來,國內新增“豬養殖”企業1.8萬餘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高達131%。

短短2個月,新增1.8萬餘家,這樣的增長速度著實驚人,也將當下生豬養殖市場背後巨大的趨利性展漏無疑。

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新建養豬場

當然,如果站在頂層設計的層面,這個“1.8萬家”正是政府前期施政效果的有效體現,是促產保供的基礎。但是,如果站在個體層面,這個“1.8萬家”對於在深耕養豬行業多年兢兢業業養豬的小戶來說,卻意味深長……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存欄量500頭以下的小養殖戶,佔我國所有生豬養殖主體的90%以上,他們所提供的產量,大約佔全部產量的50%。小戶的生存狀況左右著我國生豬產業的發展,而他們的日子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暴富,那樣順遂!


多方壓力 小戶生存環境遭遇尷尬

據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在今年2月進行的一場在線問卷調查顯示,超過20%的養殖戶表示,2020年將退出生豬養殖領域,其中大部分是規模在500頭以下的散戶。

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暴力時代,為何此時卻要退養?不可否認,非瘟威脅是最直接的因素,還有一些由非瘟帶來的“次生”因素,當然還有一些小戶養殖的共性尷尬,這導致養殖企業和小戶在遭受非瘟後的復產難度天差地別。

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首先來說政策因素,這個不必多言,雖然眾所周知國家政策對規模養殖企業更加利好,但它也不是決定小戶是“養”是“退”的關鍵,能起到關鍵作用的因素就兩個——自身的實力和市場的利潤。

來說說自身的實力。一位遭受非瘟侵襲的養殖戶告訴筆者,非洲豬瘟發生前,他的豬場存欄量為400頭,全部都是育肥豬,非瘟襲擊幾乎全軍覆沒,如今要再補齊400頭仔豬,投入的成本今非昔比。按照當下的仔豬價格,光買仔豬差不多要80萬,每天每頭豬的食物成本大概在5元左右,成長期6個月,400頭豬從買回來到出欄,又要小40萬,還有人工、防疫、清潔等各種成本,算下來,這個成本堪稱天文數字,可望不可即。並且這還是在不發生非瘟的前提下設想的,如果真的二次遭遇非瘟,就真的再也翻不了身了……並且更尷尬的是同一個養殖場內,第二次發生非洲豬瘟的幾率確實要比第一次更大。

另有的無奈是,在小戶中因為去年非瘟撲殺的生豬補助至今沒有到位的不在少數,儘管每頭豬的補貼金並不高,卻也能解決小戶的燃眉之急。

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市場利潤來說。當下一頭豬的養豬成本為:2000元(購買仔豬)+5元(每頭豬每天的飼料成本)*180天(育肥時間)+100元(疫苗、人工、場地日耗、清理費用等)=3000元,按照260斤的正常體重來算,每斤肉的成本的11.5元,而當下飼料原料玉米、豆粕和維生素的價格都處在高位,再考慮上傷亡,和實施無抗後造成的飼料報酬低的情況,所以一斤肉的成本輕輕鬆鬆突破12元,甚至逼近13元。

近一個月來生豬市場價格一直在走低,幾個月後會降到什麼程度,誰也不敢打包票,未來的贏利情況未知因素很大。

而集團規模養殖企業多是自繁自育,光是這一項成本的投入就足以和小戶拉開差距,加上飼料、疫苗等集採的優勢,小戶和大型豬企的養殖成本相差的不止一點點。

屋漏偏逢連夜雨,據瞭解在地方上的很多小戶還面臨著養殖無處投保的尷尬,尤其是在一些非養豬重點縣,在沒有政府積極幫助或擔保下,保險公司不受理,這無疑增加了小戶的養殖風險,也會加劇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

政策門檻之高難以企及,一些地方的各種補貼、補助發放困難,部分養戶無處投保,非洲豬瘟再抬頭再發風險提高,諸此種種,處處桎梏,小散戶很難下定決心全面復養,至少是非瘟結束之前,或者是非瘟疫苗面世之前。

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1.8萬家新增豬養殖公司多是“非官即富”

既然如此之難,為何短短兩個月內竟有1.8萬家豬養殖企業註冊?看看下面這幾個新聞標題,你應該就能看出端倪。

“樓房養豬!北京最大生豬養殖基地在房山開工”

“呂梁市石樓縣“20萬隻生豬養殖項目成功簽約”……

“年存欄5000頭種豬出欄100萬頭生豬!眉山最大種豬養殖基地建成”

…………

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這些新聞中的事件都發生在最近兩個月之內,隨便一搜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如果你近期稍稍關注過一些類似上述新聞,“1.8萬家”的陣容似乎不難理解。這裡面更多的是大型養殖集團擴張擴產需要註冊的合作公司或者分公司等,也有跨界入局的搶灘者做出的貢獻,說的直白一些,在這段時間內入局養豬業的大多是“非官即富”。


“專業+謹慎” 小戶可為四兩撥千斤加碼

生豬市場遭搶灘,並且多是大有來頭的“硬對手”,那麼在這場以小對大,以弱對強的對決中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倆月新增1.8萬家!生豬市場遭搶灘,小戶何以四兩撥千斤?


標準答案是——小戶次輪養豬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要麼通過自身的專業化學習加上謹慎再謹慎的態度,保證復養不翻車,讓豬場遠離非瘟。要麼依靠專業的第三方團隊用先進的理念作指導,對豬場進行升級改造,打造周密的復產計劃,不給非瘟留下任何可乘之機。例如依靠揚翔的“鐵桶養豬”模式成功復養或讓豬場遠離非瘟威脅的案例不在少數,也經常會見諸報端。

但是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做好豬場管理,把風險和成本都降到最低,這樣等到出欄時,就算價格再跌一些,也能保證盈利,也算對得起自己的勇敢,對得起曾經的拼命,至少與集萬千優勢於一身的大企業相比,不能算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