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必考,那麼把“洋文化”也踢下神壇吧

這麼多年,英語成了高考第一大難,災難的難!想當年,若不是因為英語,我身邊很多極有各種天賦的夥伴,應該都能進入理想的大學,實現自己的夢想。

異國語言文字,異國文化,慢慢的滲透著華夏大地,語言和文字這個東西,真的太有滲透力和感染力了,不得不服,不得不服。

慢慢地,“洋文化”滲透蔓延,很多人起洋名字,連狗都是洋名字,過洋節,有了2月4日,忘了七月七,還有什麼萬聖節、聖誕節、感恩節、復活節、愚人節等等……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必考,那麼把“洋文化”也踢下神壇吧

還有很多城市地名、建築、廣場、大樓、企業,也紛紛用“洋名”,什麼“曼哈頓什麼”、“夏威夷什麼”、“威尼斯什麼”、“耶魯什麼”、“愛丁堡什麼”等,在網絡地圖上地名、道路、機構中,含有“曼哈頓”字樣的達千餘處,含有“巴黎”等字樣的上萬,在中部某城市,巴黎苑、巴黎春天、巴黎豪庭三個樓盤同時出現……

這些洋地名、洋企業名等,折射出了我們對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還是過於追逐“洋文化”。就像我們曾經在上學讀書階段過分追逐“洋文”的學習。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必考,那麼把“洋文化”也踢下神壇吧

過分追逐“洋文”,追逐“洋文化”,勢必崇洋媚外。有多少高材生留學不歸,我們也不用聲討,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我們需要的是反思,為什麼會這樣?尤其是我們的最高學府,清華北大,更是留學大軍,還有相當一部分都不再回來,他們內心裡認同的就是“洋文化”,從小接受的就是英文洋文化……

國家現在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允許學校組織過“洋節”,只能慶祝傳統節日。這就很好。記得孩子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民辦的),整的最隆重的就是聖誕節、萬聖節、感恩節……還有一個父親節,當然,這個節日很好,但也是國外的,記得我那天還作為孩子家長,給孩子們講了父親節的來歷,哎,任務,當時講的是美國的故事,很感人,美國女子布魯斯·多德夫人感恩父親,請命設立父親節,呼籲民眾,最後總統答應設立了這個節日,這才多少年前的事情啊,現在就全世界流行,而我們中國的孝文化幾千年了,孝道是根本,應該每天都是父親節,但很多孩子不懂啊。

那時候我就想,這些節日原本很好,可是為什麼都是國外的,為什麼啊?

難道,我們的文化終究有一天要被逐漸排擠?為什麼幼兒都那麼崇洋?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必考,那麼把“洋文化”也踢下神壇吧

我一直認為,文明是全人類的,需要學習和共同繼承。但文化不同,尤其是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等。

整個世界雖然在全球化、在大融合,但是,融合的應該是文明,文明就像一個共同的規則,需要大家一起遵循,他是先進的技術、模式,有了文明,可以讓大家按照同一個步伐,同一個規則,這樣就會更加和諧,共同進步。

但是,文化就像一道道不同的風景,強調的是特色,是差異,是不同。我們在學習和引進文明的時候,也可以引入些許文化,但是不要過度,不然就讓讓我們的特色文化、傳統文化慢慢失去色彩和光芒。

我們更是要謹防文化入侵,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了人生態度、行為、習慣、性格、命運。希望在把“英語”洋文踢下神壇的同時,也將大量的洋文化踢下神壇。

當然,該學還是要學,只是不要讓他們坐在“神壇”,現在就是過分看重“英語”和“洋文化”了,過了!真的過了!過猶不及!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必考,那麼把“洋文化”也踢下神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